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文 / 灵动育儿
2020-03-12 08:00
"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来就乐观积极向上,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悲观,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竞争意识,什么事情总喜欢往坏处想。

看着孩子充满负能量的样子,父母想帮却不知从何下手。

如果一个人经常悲观,就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不如意,包括情绪抑郁,做事没有积极性,没有成就感,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发现,在美国13岁青少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的症状。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在美国,而我们中国的青少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处于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父母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

造成孩子悲观的原因有哪些?

☞ 受父母心态的影响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童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一定是父母。在与父母早夕相处的日子里,父母一言一行都让孩子看在眼里,父母们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孩子瞬间可以解读出来,并且吸收进去。久而久之,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父母的一面镜子。

比如说,有些父母经常喜欢抱怨孩子做得不好,抱怨自己没用能力等等。说实话,听多了,孩子心里也会烦,慢慢地,孩子也成为了父母的样子。

其实,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只是心态不同,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不同。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 习得性无助导致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因此而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说:

“如果人们经常在一件事情中遭受失败的经历,就可能放弃对此事的努力,甚至还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悲观心态。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说,当一个人失败时,对自身产生各种负面的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所有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从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生活中的孩子就有很多有类似心里,他们想做好一件事,但却总做不好,特别是性格比较敏感的孩子,次数多了,很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孩子会认为,反正我怎么努力也做不好,我不行,我就是没有办法做好。经常对自己否定,从而产生悲观的心理。

小时候我也有过悲观想法,记得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特别想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有几次回答错误,心理就常想:“我的回答肯定是错的,还是不要举手了”。因为悲观的想法,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所以习惯了,遇到事情就往不好的方面想,经常否定自己。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喜欢放弃,脑子里经常出现悲观的想法。就像面前放着一杯水,积极心态的人看到后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消极的人看到后说:“唉,怎么就剩这么点水了”。同样是一杯水,不同的人看到后就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不一样的思维和解读。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 控制型教养方式导致

如果父母的教育就像直升飞机似的,每天盘旋在空中,不给孩子没有自由,让孩子失去自主权,孩子就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从而产生悲观的心态。

比如,小S很喜欢画画,但是爸爸妈妈经常说他画不好,要按照他们的意思照葫芦画瓢,小S不愿意就会遭受到严厉的批评。小S经常哭着喊:“我不会,我画不好”。就这样,小S再也不喜欢画画了,因为无论自己怎么画,永远都达不到父母满意的程度,甚至觉得画画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实际上,小S原本非常喜欢画画,只是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还喜欢控制孩子,所以才导致了孩子对画画产生了悲观的态度。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便愿意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那么,一切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乐观心态本身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乐观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态

一个人不会永远悲观,只要他愿意改变和学习,就可以从悲观心态转变为乐观心态。

所以,要培养孩子乐观心态,越早培养效果越好。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出一个简单的道理---他说:“多次成功很可能会使孩子习得乐观,父母和教师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在成功之后继续成功。”

也就是说,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多关注孩子的优势,发现他能做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让孩子不断地体验“我能行”的成功感受,从而习得乐观。父母不但要学会发现,还要学会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感。

例如,我家棠哥刚上小学时数学几次都没考好,他会经常说自己不会数学,很没用信心。有一次,我发现他心算能力比较强,通过比赛的游戏和他比试了一番,却输给了他「发现孩子的能力,让孩子体验成功」。


后来发现孩子估算时间的能力不错,我们一起猜从家里到学校大概开车需要几分钟,几乎他每次都猜中「继续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在孩子每次数学考试卷中,我总能发现有些比较难的题目,他能做对,就会鼓励他,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就会津津乐道地和我分享。就这样,孩子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有了许多次成功的体验,心态也乐观起来。「强化孩子的优势,建立乐观心态」

一旦孩子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然后继续帮助孩子建立“继续成功”的信念,乐观心态就慢慢在一次次的“小成功”中建立起来了。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来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孩子的乐观,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另一部分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所以,作为父母,自己先要树立榜样的作用。就像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说的:“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学习“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指的是任何让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和同学吵架、被父母批评、学习不好等等。
  • B(beliefs) 代表想法。就是对不好事情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之后的感受和行为。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孩子的ABC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孩子英语考试没考好(这是事件A),孩子的想法是:英语太难了,很难学好(这是想法B),那么后果就是:每次学习英语我感到很吃力,为此经常感到沮丧,结果就是孩子会放弃努力(这是后果C)。

而学习过乐观教养ABC法则的孩子是这样的:

举例子,孩子英语考试没考好(这是事件A),孩子的想法是:我单词积累不够,导致很多句子看不懂(这是想法B),那么后果就是:我将花时间背单词,争取每天完成10个,把词汇量提上去(这是结果C)。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同样的事件A,但是因为改变了想法B后,而结果C也随之发生改变。前者是消极悲观的心态,后者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偏悲观的心里,就需要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重新看待问题,学习将悲观转化为乐观。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下面这个ABC日记的方式来和孩子一起觉察。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通过练习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上面ABC三个环节中,(想法)B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你如何看待自己遇到的事情,直接影响了(结果)C。如果你的(想法)B是消极的的,那么,(结果)C肯定也是消极的;而你的(想法)B是积极的,那么,(结果)C肯定也是积极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认知力,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以上三步可以顺利帮助到你和孩子,可以继续练习。若不能起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么还需要教会孩子:有能力反驳。

因为通常很多孩子的(想法)B始终停留在消极和悲观中,单纯地鼓励不一定有效果,所以,需要教孩子学会自我反驳,也就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能力。我们把它称之为D(disputation)-反驳,意思是反驳自己;E(energiztion)意思是激发,就是反驳所带来的态度和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有效地将消极态度转化为积极态度的过程。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这一技巧是由清华大学教育专家刘佳老师提出,通过实践发现,既实用又有效。

怎样完成(反驳)D的过程?

比如,邀请孩子回想起一个经历,这个经历是关于孩子以前有过某些事情进展不顺利,但后来赶超过来的,可以是之前认为自己做不好的事,但通过努力做到了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思考下面的问题:

  • 当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克服的?
  • 在克服困难时,是因为你具有什么能力或优势?
  • 这一次,你的优势又是如何帮助你的?

这个过程就是Disputation(反驳)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孩子回忆以往的成功经验,挑战消极的想法,建立积极的视角,从消极转化为积极,从而Energiztion(激发)---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制定行动计划。


孩子太悲观?如何用“乐观教养ABC法则”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比如,有段时间棠哥认为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特别差,经常考试分数不如意,这就让他感觉学英语是件比较吃力的事情。后来在ABC日记中,他发现,他无法停止评价自己“记忆力不好”这个想法。在和他一起分析他的英语学习,发现主要的困难在于背单词的方式出了问题,后来花时间去学习到了一套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背单词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前好多了。

这就是在ABC之后,加入Disputation(反驳)和Energiztion(激发)的效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具有乐观品质是多么重要。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一生受益。


今日话题: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呢?欢迎分享。

我是@灵动育儿 一位青春期男孩的妈妈,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感谢你的关注。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