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科、amy
近两年,火了很多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这些“二代们”被无数人追捧,总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和这些二代们一样出色,但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可能达到这些“二代们”的水平。
当然,有一些水平还是可以达到的,比如堕落的水平,毕竟变坏容易变好难。
还有,就是富养的水平,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全民富二代”了,比如学着有钱人给孩子报大量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导致生活捉襟见肘。
科科不想举一些实例,因为实在太多了,多到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家庭,焦虑与疯狂并存,无知与盲目共舞。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要学习富二代?因为富二代们太优秀了,太引人注目了,太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二代,可是他们只看到了表象,却不知这些富二代们的背后付出。
是,富二代们接受了用大量金钱堆出的教育,但是他们却认真地学习,勤奋地思考,就像韩寒说的,“社会新闻里粗鄙丑陋的富二代不是这个社会的全部,别一天到晚嘲笑富二代是土鳖了。”
比如最近很火的何猷君,赌王何鸿燊的儿子,在《最强大脑》里拿了第一,美国常青藤名校毕业,从小被父亲教育想要的东西自己去争取,灌输自强与勤奋的价值观。这是那些学习富二代家庭所没有注意到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学习那些富二代们,但要明白他们背后这些行为最深处的原因。
因为不明白,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1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以前,“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以前碰到过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朋友,父母工作不稳定,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
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
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很多人对他意见很大。
那怎么办?长大成人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2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前几天听到有人跟我说过这样的事情,他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孩子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
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
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
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
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
这位朋友说,如果不是在赛艇俱乐部看到那个男孩,他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
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这个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
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
这位朋友跟我描述完之后我就明白,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3穷人家庭: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
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
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他们为孩子支付着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一切。
4父母真正的成长是用平常心面对一切
最近看到太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难,自尊心超强,做不得,说不得。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
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
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文章来源:科学家长观(kxjz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