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性格,很多家长常常会存在误解,认为孩子懂事后才能培养其性格。因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往往在孩子五六岁时才开始。
其实,家长的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等到孩子五六岁才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的性格,就已经错过了孩子性格培养的最佳时期。
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0~6岁是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小时候,父母感情不好,因为父母经常忽略对她的照顾,致使她常常饿肚子。现在虽然这个孩子的父母已经和好了,但她常常这样对人说:“不管我吃多少东西,我还是有那种饥俄的感觉。”
也许一般人不能理解她这种感觉,但这确实是因为她小时侯,家长忽视她而给她留下的后遗症。
当然,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这种经历让她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现在她身边的同学,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对她好一点,她就会黏住人家不放,想整天跟这个人在一起。因为她这种怪性格的存在,所以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性格,是因为在她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家长不但忽略了对她的教育,而且忽略了给予她足够的爱。因此,这种渴望爱的感觉便在孩子的心中延续下去,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性格。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对他们的性格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性格要从婴幼儿开始,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接受能力也很强,因此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塑造,这就是易塑性原理。
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现在的情况是,三个家庭一起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失去理智的,而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也是歪曲的:我就是家里的皇帝,我就是全家人的小大阳。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也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于是,当孩子出生后,我就召集全家人开了个小会,主题就是:全家人的教育思想要一致,给孩子理智的爱。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注重培养他的性格了。例如,当孩子3岁左右,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愿望,经常向我们提这样那样的要求;
“妈妈我要吃甜饼干!”
“爸爸.我要那个玩具”
……
面对孩子诸多的“我要”,我先是从改变孩子的语言开始,让他从“我要”改为“我应该”。而后再引导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我要’,都能得到满足,只有“应该”的事物才能得满足。因此,孩子长大后,即使面对再大的诱惑,他也没有轻易向我要求过什么。
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都无条件地答应,那孩子肯定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弯路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位家长从孩子欲望产生的初期,就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我要”与“我应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应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婴幼儿期开始,家长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很多坏习惯的出现,而且会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