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保卫战:家有学龄前儿童,家长必须知道的手足口病知识

作者:家庭中医药 05-04阅读:882次

​在夏季这个关键时间段, 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一定要注意随时检查孩子的双手双脚, 注意预防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

何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顾名思义,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手、足部位起小黄米大小的皮疹或者水疱, 口腔溃疡, 并伴有发热症状。 此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常在幼儿园及托儿所传播流行,甚至个别成年人也会被感染。 手足口病虽然多数都可完全痊愈, 但严重者也可以引发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脑炎甚至瘫痪等并发症,故而患儿的家长们万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

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全身发热与手、 足、 口部位起的水疱疹, 恶心、 呕吐、腹泻等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虽然传统的医学文献中并未记载此类疾病, 但从中医角度辨证分析, 此为温病中的外感湿温类型, 发病的原因是在夏秋季节闷热的天气中, 湿邪夹杂热邪从口鼻直入患儿脾胃。 因脾主四肢,开窍于口, 故而脾胃受湿热之邪, 先从手足及口部发出, 在外则表现为皮肤水疱及口腔溃疡, 又或者有未尽之余毒, 弥漫三焦, 流窜经络, 造成患儿肺炎、 脑膜炎、 迟缓性麻痹等全身症状。

手足口病该如何治疗

通常西医会给患儿维生素 B、 C 及抗病毒药物, 中医会根据辨证分析给患儿清热利湿解毒的方剂, 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判断。 如无其他并发症, 通常一周内患儿即可痊愈, 若出现其他并发症,则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无论如何, 当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发热及皮肤起疹现象, 应立即送往医院, 并谨遵医嘱,配合大夫进行隔离与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

在疫情高发期, 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从中医角度来说, 既然手足口病属于外感湿温类型的疾病, 那预防自然要从“外感”“湿”“温” 这三个关键点立足。

外感

婴幼儿之所以会容易感染疾病, 是因为其器官娇嫩, 免疫力发育不完全, 比起成人更容易遭受外来邪气的入侵。 故而一方面我们应注意平时不娇惯孩子, 均衡婴幼儿饮食,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妥善处理婴儿的尿布、 粪便, 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所在也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注意的,只有这样才能切断“外感” 的源头, 避免患儿遭受传染。

湿

夏秋季节往往湿气较重,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 除了注意衣服晾干之后再给儿童穿,勤换尿布等外, 还可用薏苡仁、 赤小豆、 绿豆等解暑清热利湿的食物煮水喝, 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夏日保健好饮品, 若再加一两片薄荷叶, 既能调味, 又取其清凉发散之功效, 清解暑热, 堪称完美。

好多家长往往怕孩子着凉, 无论春夏秋冬都给孩子穿得太多太厚, 实际上小儿为元阳之体, 耐寒能力比成人更好, 穿着过多往往会造成孩子痱子、 湿疹、 汗疹等皮肤疾病,更会因太热导致外感湿邪或中暑。 因此在夏秋季节, 根据天气合理加减衣物, 注意孩子褶皱部位(如肘窝、 腋窝、 颈下等) 的清洁尤为重要。

手足口病只要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大部分都可以痊愈。 家长们不必恐慌, 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婴幼儿的举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然能安然度过闷热的夏天。

家庭中医药2017年合订本开售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孙朋玉

本文编辑:萧玖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