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18平遥电影节|贾樟柯:徐峥可以说是青年导演的“保姆”

作者:娱乐独角兽 10-20阅读:4256次


文:翟笑千

10月17日下午一点刚过,位于平遥电影宫内的“小城之春”放映厅门前便已经排起了长长的等候队伍。两个小时后,影迷、媒体和粉丝见到了此行的目标人物——徐峥


当天下午三点,《徐峥大师班:与新导演同行》如期开讲。作为2018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青年导师,徐峥早已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力和精准的眼光成为国内知名的演员、导演以及监制。抛开身上种种标签,徐峥与诸多青年导演的“亲密关系”也令其多了一重新身份,用贾樟柯的话来说:

“最近几个月亲身感受到徐峥是怎么和年轻导演合作的,非常细心,可以说是年轻导演的‘保姆’。”


演员徐峥:“拍电视剧让我不满足”

“有时候我们会说回归初心,其实就是你喜欢表演的那个瞬间、一个源头,这就是所谓的你的初心。”眼前的徐峥头戴鸭舌帽、身着深色休闲装,全场款款而谈,时而真诚时而幽默。从剧场到电视剧再到电影,中间几度回归剧场,实际上徐峥的表演之路曾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等待。

踏上剧场舞台的源头要追溯到他小学三年级那一年。被老师选去参演一部独幕剧的徐峥,带着这个小小的作品出现在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宫内,因此了解了剧场,也了解了舞台,“到处去演戏可比上学要有趣的多了,兴趣完全都投入到了里面。”


是兴趣使然亦是命运安排,随着学龄的增长,徐峥从少年宫戏剧组迈入青年宫戏剧组,之后又在升入高中后加入了上海人艺的一个业余剧社。在剧场中,徐峥看到了很多上海老艺术家的演出,也在长江剧场第一次看到北京人艺的演出,“当时就深深地被剧场给迷恋住了。”对剧场对表演的热爱,也决定了他今后要走的路。

“没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初试就被刷下来了,想报的中戏,那个班不招从上海来的学生。”幸运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门为他打开,这一呆就是四年。大学一年级汇报演出之前,徐峥到公园面做人物观察,看到一位老人家对着树在做操,非常有生活气息和代入感,于是他就把爸爸的衣服、爷爷的围巾都偷出来演那位老人家,结果引起全场轰动。“汇报演出完了以后,我在戏剧学院有一个礼拜像过节一样,别人都说演得太好了。”正是周围人的认可让徐峥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在他看来,一个演员对于表演的喜爱和热情都源于这种因被肯定而产生的自信。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以后,徐峥去了上海人艺,可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没戏排、没电视剧或电影拍成了他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状态。彼时,话剧市场不太景气,珍视演出机会的徐峥三年演了八个话剧,而接触电影则是在1998年前后。

要拍学生作业的程耳导演(《罗曼蒂克消亡史》)找到了徐峥,“用35毫米拍的一个胶片电影,那是我第一部电影,名字叫《犯罪分子》。”当时的徐峥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艺术青年,一直想往艺术电影的方向发展,可《犯罪分子》过后再也没有艺术电影找来,于是徐峥只能回去继续演话剧,巧的是开始有电视剧找来,之后便是大家都熟知的《春光灿烂猪八戒》。

“拍电视剧让我有一种不满足的感觉。”在看工作人员现场工作的过程中,徐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对拍戏的想法,于是就投身进了电影工作。


从演员徐峥到导演徐峥:“这是一个很自然地过渡”


“这一行总是很容易被贴上标签,拍电视剧就被认为是电视剧演员,演喜剧就被认为是喜剧演员,只需要拍一部电影,大家就认为你开始拍电影了,所以拍电影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从《疯狂的石头》《爱情呼叫转移》《夜店》到《人在囧途》徐峥开始以演员的身份活跃在大众面前。

有趣的是,从成为电影演员到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泰囧》诞生,徐峥由演员转为导演的过程短而有力。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在徐峥的认识里,电影工作如同剧场工作一样,工种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划分感。在剧场时,身为演员可能要去调整剧本、帮其他人看排练,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工作;在拍摄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导演系的学生可能会做帮忙做场记、做剧本,演员和编剧也时常一起工作讨论剧本和人物,电影工作亦是一个整体。

“导演并不是某一种名分,他是一个负责生产的人,更像一个厂长,很清楚每个部门应该怎么样工作,该怎么样组织大家去干活。”在徐峥看来,在一个剧组里,在一个创作工作里,如果一个人成为了那个知道最多的人,或是成为了一个想法的发起人,那他自然而然就做起了导演的工作。


“对于很多想做导演的年轻人来说,都可能会面对一个信任上的困惑。”拥有多年剧场经验和片场经验的徐峥,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演员,新导演找来拍电影时很容易在投资或其他方面陷入“不被信任”的处境,相较于一位新人导演,制片人更愿意相信比较有知名度的演员。

正是在和青年导演的交流中,徐峥有了做监制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导演和制片人中间的一座桥梁。”

谈及今年的电影市场,《我不是药神》必定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我不是药神》以累计票房近31亿、豆瓣评分9.0的双优成绩问鼎今年暑期档的,该片在为徐峥的演员履历再添一笔浓墨之余,也令其监制身份再次成为一大话题。


《药神》背后的徐峥:“我可以成为一座桥梁”


《我不是药神》最初源于编剧韩家女在报纸上的偶然发现,基于这件真人真事,韩家女写了剧本送到宁浩的公司。据徐峥描述,宁浩是属于每天晚上都要看剧本助眠的人,但《我不是药神》的剧本不仅没让他睡着,还一口气看完并泪目,“他枕头都哭湿了”。

感受到药神故事带来的可能性,宁浩找到了徐峥欲将故事拍出来。当时的剧本尚不成熟,倾向于一个报告文学,故还需再次讨论,“过了一阵儿宁浩说找到了一个导演,就是文牧野导演。”徐峥对文牧野的印象停留在一部短片作品《安魂曲》中,但这部短片给徐峥的感觉依旧是艺术青年所拍摄的作品,直到文牧野告诉他自己的另一部作品《BATTLE》。

“你在《安魂曲》和《BATTLE》之间发生什么?”《BATTLE》的直白和短促有力让徐峥对文牧野来拍药神的故事有了把握,之后,宁浩便带着文牧野等人开始了剧本的创作,这一做就是两年。


《我不是药神里》主角的角色设想由慢粒白血病患者变成了健康的普通人,由东北人变成了一线城市的商贩,“有写剧本的小伙伴就知道我们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处理,因为要想让它的弧光更大、跳的更高,起点就要更低。”这一改变显然是成功的,徐峥所饰演的主人公程勇从药贩到药神,从一心为了赚钱到不计得失的民间英雄,大众在跟着角色成长的过程中,了解了慢粒白血病人的生活状态,共鸣之余更能产生共情。

当然,从前期剧本创作到后期拍摄以及宣发运营,同为监制的宁浩和徐峥工作却大有不同。具体来说,宁浩负责前期的开发部分,徐峥主要负责影片的拍摄和后期的营销和宣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方式。”

“当大家越来越明确整个电影产业的流程时,监制的角色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身为监制,在徐峥看来,他可以告诉制片人导演好在哪里,同时也会给到导演一些建议,可以夹在其中成为两方都信任的人,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给予青年导演一点帮助。

做监制已将近十年的贾樟柯亦深有感触,“导演往往是很孤独的,在这个孤独的创作过程中,监制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排遣导演的孤独,而是能有一个回应,成为导演的交流的对象来了解他的情况,有时甚至要成为导演的对立面。”不管对监制的理解如何,“最终决定权在导演手中”的敬畏心是二人的统一口径。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电影到今天,这二十年间,徐峥已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活跃在话剧舞台剧、电视剧以及电影领域。与此同时,在与陈正道、任鹏远、苏伦、文牧野等青年导演并肩同行的过程中,徐峥还助力了《催眠大师》《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多部口碑之作的诞生。

如今,“徐峥”这两个字早已成为了一部影片质量的保证,不管他的前缀身份是演员、导演亦或是监制。而每当再次谈及初心,面前的徐峥依旧赤诚,始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