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3-6岁宝宝的大脑创意?

作者:TED精选 04-28阅读:4337次

1、创意脑 |关键词:成年人

问:成人之后,是不是大脑很难再有新的突破?或者创造力会有所减弱?

答:人的大脑有很多种神经网络,有的负责执行控制的,有的负责大脑暗能量,它们类似前台后台,创造力需要这两部分网络一生协同。从脑与认知科学角度来说,小孩子因为经验少,他的创造与大人的创造是不一样的。在教育小朋友时,我们更需要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联想性思维能力”和“反事实想象能力”。你的孩子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但很多都不能应用到实际中。保护创造力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不要去打击他,他看世界的角度跟成人不一样。

2、创意脑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游戏

问:这种发散性思维游戏,三岁以下的孩子适用吗?我担心三岁以下的孩子所见所闻不充足,没法使用这个方法。

答:发散性思维就是说你必须先有一个基础做起始点,才能发散。比如说物体肯定是有常见用途的。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要先让他知道物体的常用用途,才能够知道物体的额外用途。比如,你的常识告诉你杯子可以拿来喝水,用发散性思维来想,你还会想到杯子可以拿来盖住路过的蚂蚁。但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孩子用杯子来喝水,不能只告诉他说这个杯子能盖住蚂蚁,这就本末倒置了。所以锻炼发散性思维没有年龄界限,但有一个大前提:孩子要具备对物件用法的基本常识,然后才开始用这个物件训练他的思维能力。

3、情绪脑 |关键词:没耐心、爱哭闹

问:我女儿倔脾气、没耐心,并且很爱哭闹,我担心她变成一个“女汉纸",我该怎么办?

答: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早期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稳定和可塑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虽然会受到遗传影响,但是后天教育、环境塑造和孩子的自我修炼也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0一6岁这一段重要的发育时期,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培养孩子的优点,陪伴孩子克服弱点不要再轻易给孩子贴上“淘气"“女汉纸"这样僵化的标签了,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什么是发展的眼光呢?就是你下次在描述孩子的时候,不要再用“他很……”这种句式,改用“在……很况下,他倾向……”这个句式,就是对事不对人的道理。在这个问题里,你首先不说“孩子很淘气",可以改说“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哭闹",这样描述问题之后,妈妈也能理智下来,下一步可以分析问题的源头了。

4、情绪脑 |关键词:自尊心、发脾气

问:我家大宝五岁半,每次玩游戏都要第一名,输了就坐地上哭,每次都要别人让!搭积木的时候,如果积木倒了,就会发脾气摔玩具。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求解答!

答:孩子五岁多处于自尊心萌芽的时期。当他衣服穿不好,积木没搭好,会开始着急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受到打击。大人觉得玩游戏、搭个积木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在宝宝的眼里却看得很重要,因为孩子每一天都是探索新世界,玩游戏就是他们在新世界进行大冒险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没有经验去应对这些挫折,就会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严重。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想必家长也着急,气氛会比较紧张,这时候宝宝的大脑里掌管情绪的部位会更加活跃,变得情绪化。所以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调节一下自己的状态,深呼吸几次,告诉自己孩子哭闹很正常。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安抚有助于缓解宝宝体内的压力,然后再套用我们的情绪分析三步走缓解孩子情绪。

5、情绪脑 |关键词:低龄儿童、情绪调节

问:两岁以下的孩子,认知和语言能力有限,家长如何使用描述情绪、思考情绪、反思情绪三个步骤来提高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呢?

答:以下这三个步骤对两岁以下的孩子同样适用,但需要你更多的帮助。和帮孩子走路一样,刚开始你要多给点力,越大越放开手。

第一步,描述情绪,表示理解帮孩子表达出情绪。你需要像侦探一样,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诱因,比如吃饭一定要用某个碗,穿鞋一定要从左脚开始,够不到玩具受挫了,还是硬要去玩插座。

第二步,思考情绪,想想这些情绪怎么来,怎样调节这些情绪。小孩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帮他说出来,同时按照情况给他一些解决方法。比如,“想要拿这个小熊吗?太高了,爸爸来帮你一下。”帮他拿下来或者是抱着他,让他自己够。你的每一次引导都在帮孩子丰富调节情绪的工具箱。同时,你可以做一些反思,减少小孩的不顺。孩子会爬了,事先把家里收拾好,做好安全措施,就不用从早到晚禁止孩子做这做那造成冲突呢?

第三步,回顾并反思发脾气的过程,指出发怒不会解决问题,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体会他人感受。小孩的认知能力有限,你只需简单帮他回顾一下即可。比如,你可以跟他说“小熊坐得太高拿不到,爸爸抱你起来就拿到”“插座太危险不能玩,我们可以玩积木,很好玩。”

6、情绪脑 |关键词:描述情绪

问:孩子太小不能看动画片或者还没看过《头脑特工队》,没办法给孩子描述情绪怎么办?

答:我们的情绪三步走关键不在于看没看过这个动画片,而是找到一个故事帮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就问他“是不是你的脑子里有个小生气啊?你脑子里有一个小生气和小高兴在打架,小生气打赢了就生气了,刚才你拉便便把小生气拉走了,又变高兴了。”这么说了之后,孩子马上就接受了,还自己演绎小生气跑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