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自控力”,不管是对儿童还是成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驾护航,使我们能更好的控制自我,克服困难,坚定自己的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发。自控力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元素,是我们人生转折和飞跃的保险绳。有了较强的自控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便不会迷失方向,便不会被各种外物所诱惑,不会因为其它事情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棉花糖实验”来解密,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自控力”?
可能有不少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其实很简单,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棉花糖实验
某一天,Walter Mischel提出自己问题:
1、如何判断一个孩子的“自控力”是否强大?
2、“自控力”强大与否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基于这两个问题,Walter Mischel找来了30多名学龄前儿童,分别领到单独的房间里,然后在他们面前摆上了一块棉花糖,清晰明确地告诉每一个孩子:“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吃掉自己眼前的这块棉花糖,二是选择在房间里等待15分钟,这样你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
30多个小孩,两级分化的状态。
有的在实验刚开始,就迫不及待吃掉了面前的棉花糖。有的则在一旁抓耳挠腮,等了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最后还是憋不住吃掉了棉花糖。
也有一部分小孩,虽然很想吃掉面前的棉花糖(这对每个小孩都是致命的诱惑吧!),但他们似乎在极力克制自己,眼神中虽然透露着渴望,但还是坚持等待了15分钟,最后成功吃到了两块棉花糖。
十几年后,Walter Mischel找回了当初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你猜怎么着?
当年那些选择“等待15分钟”的孩子,如今拥有更好的人生,对比那些“只吃到一颗棉花糖”的孩子,他们能考更高的分数,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普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由此,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也就是说,“自控力”越强的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相应越强,今后取得成就的希望就越大。
如果对“棉花糖实验”还有疑问,可以戳下面这个视频了解更多:
Ted演讲:棉花糖实验(by Joachim de Posada)
实验升级
但今儿重点想和大家讲的,是“棉花糖实验”的背后真相(啰里吧嗦了这么久才进入主题,小编捂脸ing),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拿到棉花糖就塞进了嘴里,有的则可以耐心等待15分钟,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自控力”?
我们都知道“自控力”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懂得“延迟满足”,这是一项需要经过后天培养的能力,而“自控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成功的家庭教育,在于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这才是“棉花糖实验”的真相。
要说清楚这个概念,就要提到“棉花糖实验”的改良版了。在“棉花糖实验”之后,罗彻斯特大学的 CelesteKidd加入了“前续实验”作为热身。
她同样找来一群3-6岁的学龄前儿童,分成AB两组,领到房间里让他们一起画画,用的都是旧的画笔。然后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说:“这是旧的画笔,你们可以用它们来画画,也可以选择等我一会,我去拿新的更漂亮的画笔回来。”
之后,A组的工作人员信守承诺,拿回了新的画笔,但B组的工作人员却是空手而归,告诉孩子们说:“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的画笔了,对不起啦。”
经过这一组“热身”之后,再重复之前的“棉花糖实验”,结局叫人大跌眼镜!A组通过测试的概率要比B组高出了整整4倍!
由此可见,周围的环境、身边人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背后真相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不会爱不会恨也没有欲望,Ta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模仿,而模仿的最大来源就是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意义,特别重大。
孩子看到的,如果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世界,那Ta也会争取做到“言必出,行必果”。
孩子看到的,如果是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那Ta也会“动动歪脑经,抖抖小机灵”。
当今这个社会,理想太容易妥协,欲望却容易放大。做家长的我们,有时候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了吗?”
别的不说,光是“信守承诺”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我们自己又真的做到了吗?静下心来想一下,你有没有口头答应过孩子某件小事,但一转头就忘了的情况呢?
“你每天按时起床,妈妈周末就奖励你吃巧克力喔~”
——结果妈妈忘记了
“你先做作业,做完了再给你ipad玩~”
——结果妈妈忘记了
“别哭,爸爸上班去了,一下班就回家陪你~”
——结果爸爸又加班了
我们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记不得。所以随口承诺,转头就忘。但其实孩子很聪明,很懂事,他们看样学样,久而久之……
“我现在就要吃巧克力!”
——因为即使按时起床也不一定吃的到啊
“我现在就要玩ipad!”
——因为过会不知道能不能玩,还不如现在就玩起来呢
“爸爸你能不去上班吗!”
——因为好像每天都不能按时回家陪我啊
所以,是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磨掉了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助长了他们“立刻满足”的欲望,失去了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耐心,
是我们,影响到了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家长会说,我知道自己有时候会随口给孩子一个承诺,但如果没做到,事后我也会道歉的啊~有道歉的意识是很好,但受欺骗的感觉可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渐渐失去对你的信任啊……
所以,别再“欺骗”小朋友了,无论他(她)多小,也请说到做到,别让孩子成为“言而无信”的受害者。
对于育儿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和你们,一起,继续修炼,共勉!
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