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该看看!多动症的孩子更需要关爱

作者:儿保在线 07-21阅读:5619次

多动症,“青睐”男孩

多动症,在医学上又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多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过度,同时可以合并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

ADHD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5%,男女孩发病率为(4-9):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小儿最早何时会出现ADHD的苗头?其实,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即会出现。

婴儿期表现为好哭、易激惹、手足不停地舞动、兴奋少眠、难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会走路后活动明显较正常同龄儿增多,除了睡眠时间外,难以有安静的时刻。进幼儿园后不守纪律、好喧闹和捣乱,玩耍也无耐心,一个玩具玩一会儿就更换等,通常是ADHD的表现。

当然多动症最常见的表现还是注意缺陷,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常开小差,对老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或答非所问、做作业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影响而分心,平时做事也是丢三落四。

而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或相对集中注意力(被动注意占优势)。

ADHD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时间短暂,并且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注意,正常儿童能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掌握住注意的对象和数量,而ADHD儿童会出现如做作业容易漏题、串写、马虎、计算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难以按时完成作业等。

多动症常有学习困难

多动症还表现为活动过度,无明确的目的性,动作杂乱无章、并不停地变化花样。因而其行为动作常常有始无终、缺乏完整性而显得支离破碎,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难以善始善终。

多动症孩子还会表现为情感和行为异常。由于这些孩子有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学习成绩下降而常遭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鄙视,家长的训斥打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更加脆弱,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 ADHD儿童常常伴有学习困难,但并非由于智力低下引起,表现为成绩波动,时好时坏;学习成绩随升入高年级而逐渐下降;学习和考试时出现不应出现的“低级错误”;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 ADHD儿童常常以退缩和回避的方式来“自我防卫”,以试图改变自己处处受责备的状况,因而会出现害怕上课、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的情况。

  • 由于在学校和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关心和乐趣,ADHD儿童便会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因而会逐渐出现幻想和孤独症状。

  • 掩饰和否认。为了逃避责难和惩罚,ADHD儿童会抢先通过开玩笑、做鬼脸、说谎等方式来掩饰,有的患儿甚至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行为过失归罪于老师同学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打骂。

  • 过度补偿。有的ADHD儿童为了抗衡自卑情绪、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会组织小团体,领头对老师和同学搞恶作剧,甚至结伙斗殴,这些冲动行为易造成儿童品行障碍、甚至构成少年犯罪。

如何鉴别多动症

正常儿童也常有贪玩、好奇心强、好动、调皮、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而ADHD儿童的多动无目的性,需仔细观察其行为特征。

多动症儿童如何治疗呢?ADHD儿童的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肯定,行为治疗由治疗者根据患儿的情况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正性强化法(表扬、赞许、奖赏)、处罚法、消退法。

当ADHD儿童症状明显,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或有明显的行为异常时,可同时使用药物治疗,如哌甲酯、匹莫林等。

对于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就有好哭、少睡、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倔强等症状的孩子,在进行心理行为矫正的同时,应进行提高主动注意力的早期训练,这有助于减少或减轻ADHD的发生。

此项训练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在无任何外界干扰的环境下与患儿一起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看图识字、识别几何图形和颜色、学习简单的计算和画画、学儿歌、讲故事、做手工等,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应与小儿年龄和发育水平相适应。

从其能自我控制保持主动注意力的最短时间开始,一般需经3~4周时间,当已形成习惯,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后,再逐渐延长每天的训练时间,如能持之以恒到学龄期,孩子的自控能力、主动注意力就会明显提高。

ADHD儿童的预后与病情轻重程度、是否及时有效治疗有关,那种认为ADHD儿童随着年龄增大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不积极治疗的做法是错误的,对本病的预后很不利。

总之ADHD儿童需要家长、老师、医生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由于他们旺盛的精力和好动的个性特征,成年后可选择适合的职业,如从事销售、文体艺术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