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的前半生》,终于在苗妈弃剧之前大结局了。
用“前半生”如此厚重的一个命题,本来以为会讨论一些现实主义的本质问题,结果还是在“中年玛丽苏”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说好的全职主妇失婚后卧薪尝胆、独立自强重返职场呢?越往后来越成了靠裙带关系一路开挂的言情剧套路。
所有人动辄上千上百万年薪、爱好就是吃空运来的几万块一条的鲜鱼、离婚也不过是从上海几千万的房子搬到一千万的房子里……对不起这是您的前半生,不是大多数的前半生。
这让溥仪先生情何以堪。
不过,有人说罗子君一家人吃相难看,但我倒觉得,这正是电视剧比较优秀的地方,正如网友@拍照技巧所说:相信用心看剧的人更多的是唏嘘或感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任何一个角色,人非圣贤,谁都会有情感的挣扎、困惑,正因为(并非)非黑即白,才是真实人生。
而身为一个妈妈,苗妈从这部电视剧里更多看到的,在这些性格、甚至品质各有缺陷的人物身上,他们身上致命的弱点,恰恰暴露着家庭教育的种种短板。
不得不说,也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薛珍珠——子君&子群:“市侩”教育
“找男人是做什么的呀,就是要他来养的呀。”
这是最近红遍上海滩的薛甄珠女士,最为一鸣惊人的“名言”。而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是姐妹两人前半生“个人价值”的失落和安全感的缺乏。
不得不承认,薛妈妈是爱自己女儿的,爱女儿的方式,跟世界上绝大多数普通父母是一样的。但是薛甄珠女士再爱女心切,她对女儿们的婚恋教育观还是不妥的:一再强调“有房有车”、“找个好男人”,把自身价值依托到别人身上是不明智的选择。
因此罗子君在与陈俊生的婚姻中,表现出了自我意识的极度缺乏,她以为自己嫁了有钱多金的老公,就已经圆满完成了人生目标;而在自我的建构上,她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几万块的包包,六千块的鞋子,用物质的堆砌去延缓衰老的节奏,唯独缺失了对自己灵魂的挚爱。
还记得罗子君气势汹汹找到陈俊生公司拉着一个实习生,误以为是老公小三的实习生,硬生生扯下她脖子上的项链,像个泼妇一般说了一通,实习生骂她没教养,她却反击道:
“小姑娘,你还没结婚吧,等有一天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我这个处境,你就会知道,相比起你的婚姻来说,教养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罗子君在丈夫回家的时候,会拉起他的手翻看对比,会问这还是不是自己老公的手。宛如惊弓之鸟的她,看起来可悲又可怜。
后来自主的她才意识到——安全感这种东西,只能自己给自己。
毋庸置疑,在与陈俊生的婚姻里,罗子君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她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但她唯独对不起的就是自己。她不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依托到其他人身上,也不能用某段关系去伤害别人。
而与她相比,嫁给爱情的罗子群,姿态更卑微也更可怜。看上去在婚姻里她是个极度自立自强的女人,凭一己之力养活了不作为的老公和孩子,但是,这又暴露了她另一种层面的自卑和乏力。
罗子群的老公白光,承担不起养家的责任,他让自己的老婆一次又一次低三下四的去借钱,他不仅窝囊没本事还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和丈母娘开撕。很难想像一个女人在面对老公天天和自己亲妈吵架时,是多么揪心。
但是罗子群却没有勇气走出婚姻,即便后来“出轨”,也是恋上花言巧语的理发师阿辉,原因是阿辉肯“夸她”。从内心里缺乏的安全感和自我意识,让两姐妹在对“男人”或者对“关系”的依赖里越陷越深。
如果薛女士能够早点教给自己的女儿,或许她们不会走那么多弯路。爱自己的孩子是没错的,但,爱孩子之前先告诉孩子:爱别人前先爱自己,可能一切都不是这样。
TIps
告诉孩子,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凌玲——冷佳清:功利式教育
“你妈妈只是个卖鞋的。”
一开始,身为“心机小三”凌玲儿子的冷佳清,在剧里话不多、眼神还有些忧郁,没有引起我的过多注意,甚至还有些心疼。
他的妈妈凌玲总急于灌输给儿子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想把儿子变得懂事,导致儿子习惯了看人脸色做事,明明很喜欢新爷爷奶奶买的玩具,也流露出艳羡,但新奶奶递给他酸奶,他都犹豫再三,母亲点头后才敢接过来。
但后来佳清和平儿的这番吵架,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平儿本也可以说妈妈现在也在大公司上班来反击,但是他没有,因为他不觉得那是可炫耀的,只是单纯的以妈妈好看的优点来跟对方比较。
佳清说,好看有什么用,还不是离婚了。
都说童言无忌,在情急之下吐露的这番“真言”,暴露了凌玲在平时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价值观:
一个才上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就会用“卖鞋子”来侮辱一份职业?一个孩子怎么就会认为卖鞋子的就是低贱的职业?想当然那肯定是那个自认为自己是胜利者的妈妈,私下骄傲的跟自己儿子炫耀的时候灌输给孩子的。
凌玲在“上位”的过程中,可谓是“机关算计”,在全然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心机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而在儿子的教育中,她更多的也是以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强调世俗意义的“成功”。
但是在言传身教中,她忽视了对儿子心灵的关注。凌玲用心机用手段拆散别人的家庭,为自己的儿子佳清抢来爸爸,这样的心机和手段目的性太强。是我们就看到了那个阴郁的不开心的孩子,全然没有了孩子该有的阳光和开朗。
而冷佳清也逐渐学会了为达到功利主义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为了不让平儿留下来,佳清弄坏陈俊生的电脑嫁祸给平儿。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三观指引下,以金钱衡量生活、以手段达到目的的耳濡目染,会给孩子的以后带来什么影响。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不好要改的是原件。
反观平儿,尽管在爸妈离婚之后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变得落魄,但是平儿仍然是一个积极阳光的小孩子。当母亲问平儿,你觉得妈妈做一个销售员怎么样时,平儿的反应却是:“那可以免单咯!”在与佳清的争吵中,平儿即使气急败坏,喊出的也不过是基于小孩子视角的“大实话”。
相比之下,尽管罗子君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槽点,但是她在离婚后对孩子的教育上,还是令人服气的。在这段婚姻纠葛中,其实最受伤的应该是平儿,但是罗子君的单纯、善良和后来的坚强,却依旧给孩子织造了一个温暖的童年。
比如,在刚刚离婚时,罗子君一开始表现出了非常紧张的样子,排斥把平儿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后来在贺涵的指导下,罗子君慢慢的知道,大人之间的恩怨不应该把它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她的过于紧张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没有安全感。
平儿刚和子君搬出去的时候,他对新房子排斥、不喜欢,晚上总是大哭,想要回到爸爸的房子里,
罗子君也没有严厉地批评孩子:
和不懂自己心情的孩子诚恳地道歉、温和地讲道理,就事论事,而不是将自己的委屈和恼火,施加到孩子身上,更没有咬牙切齿,试图拆穿爷爷奶奶的“阴谋”。
从头到尾,罗子君没有说过一句类似于
“你爸爸不要你了,他去抱别人家的孩子了!”
“爷爷奶奶是想把你从妈妈身边夺走!”
“你怎么那么不争气,那么不懂事啊!”
这样的话,而是用强大的爱心与道理,慢慢说给孩子听,从不泄漏自己的怨气:
很显然,罗子君更懂得孩子,也更尊重孩子,她在意的并非是孩子以后会不会成为“人生赢家”“报仇雪恨”,而是孩子是否快乐。
TIps
拿破仑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母亲。
决定幸福的标准,从来不是抢来的财富。
陈家父母——陈俊生:虚伪的利己主义式家教
整部剧里,如果说除了凌玲我最讨厌的,就是陈俊生的父母,罗子君的前公婆了。两个老人自诩知识分子出身,但不仅没有教给孩子足够的担当和原则意识,反而处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他人,目的却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罗子君与陈俊生离婚时,陈俊生父母表面上来关心、劝慰子君,目的却是为了争夺抚养权;
罗子君离婚后,陈俊生父母又作为说客同子君“讲价”,用区区20万强迫母子俩搬出大房子,遭到拒绝后,反而责怪罗子君“心狠”、“不懂事”,双标的也是可以;
小三凌玲上位后,陈俊生的父母开始也感觉丢人,但所谓的原则也就坚持了两天,凌玲的戏还没做足,就赶紧主动让凌玲叫“爸爸”“妈妈”,而前不久被扫地出门的亲孙子平儿,就在不远处看着……
一心把平儿留在身边,却不曾考虑过睡在地板上,对孙子的心理究竟有没有伤害,也不考虑哪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好;
罗子君因为去面试而让贺涵带平儿去医院看病,陈俊生父亲对罗子君大呼小叫。但当凌玲拿着陈俊生赚的钱,让别人的儿子去美国,自己孙子想去美国却只能在上海的时候,他们却不敢表态了。
当平儿因为不能去美国而大哭时,作为爷爷的他只是说了一句:别哭了,赶紧吃饭。
看到陈俊生父母这样的表现,观众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陈俊生的自私和懦弱从何而来——
一句“爱得不可救药”,放弃了为人父的责任与为人夫的承诺,一心与第三者成就自己的爱情理想,把前妻与儿子扫地出门;
在凌玲用尽心机手段,将陈俊生送上了“陈总”的位置时,他出于懦弱没有说出真相。
事后的一句“对不起”,涵盖了这个男人失败的前半生。原则与私利,责任与懦弱之间,暴露着他所谓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孱弱。
TIps
原则与责任,是父母要给孩子上的重要一课。父母是孩子的首位人生导师,尤其是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有人曾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画的是什么都会实现,其实不然,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而在这颗种子的孕育中,浇什么水,施什么肥,权利放在了父母手中,请各自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