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期刊,检视了过去30年关于青春期与睡眠的重要研究,发现对中学生而言,延迟上学对健康、学习、社交都有好处,很多妈妈纷纷跑来问我,真的要晚点上课比较好吗?我试着帮大家整理一下疑问1.这些研究做的是高中以上的青少年,而不是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所以对于儿童,早睡早起还是蛮重要的。
2.大量研究数据发现,按自然的生理时钟,10岁小孩会在早上6、7点左右醒来,因此8点-8点半上学,只要早上不要太匆忙,记得吃早餐,没什么不妥。
3.睡眠质量最重要,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定律。因为孩子能睡的沉,一觉到天亮,记忆、专注、情绪才会好。
睡眠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发生于深睡期(非快速动眼期NREM)的睡眠问题
夜惊
夜惊(sleep terrors):夜惊常发生在4~12岁的孩子,孩子会从睡梦中起来尖叫、躁动,而且脸通常会泛红、流汗、呼吸心跳加快,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副要赶快逃离可怕地方的样子,通常看到孩子这样,父母都会急忙安抚,但……通常没有效果,重点是事后孩子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夜惊通常会持续10~20分钟,孩子一周可能会出现2~3次。
觉醒混淆
觉醒混淆( Confusional arousals):觉醒混淆最常发生在学步儿(1~3岁),一般五岁后就会减少许多,孩子睡觉会突然坐起来抽咽、哭泣、呻吟,也可能会发出一些声音,例如「不要」、「走开」,看起来很忧伤,对于父母亲的安抚通常也是没效,事后孩子也是一点印象也没有,觉醒混淆不会伴随流汗、脸泛红或怪异动作,持续时间5~30分钟不等。
夜惊和觉醒混淆最常发生在前半夜,且孩子在有发烧或睡不饱的状况下更容易出现。
梦游
梦游( Sleepwalking):大约有15%的孩子会出现梦游,最常发生于8~12岁儿童,孩子会离开床并且在房子里走动,也可能出现不适当的危险行为,持续时间几秒或10~20分钟不等。
解决方法
孩子有上述这些睡眠问题,家长通常先不用太担心,偶而的夜惊、觉醒混淆梦游是不需要治疗的,家长只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状况,通常一到两年会消失。最重要的是幼儿必须有足够的睡眠,因为睡不饱、过度疲累是很容易引起夜惊和觉醒混淆的。若孩子有梦游,则是要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切记,除非有相当大的安全疑虑,否则不要惊醒孩子,这样通常会让情况更严重,你只需要引导孩子慢慢回去床上就好。很频繁严重的梦游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可能会采取定时叫醒孩子,以改变睡眠周期的方式来治疗,如此可躲过会发生梦游的睡眠周期。
发生于浅眠期(快速动眼期REM)的睡眠问题
恶梦
恶梦(nightmares):恶梦是指非常惊悚、悲伤、难过的梦,当孩子醒来时是还记得的,所以孩子可能会因此很难再入睡。能够表达的孩子请孩子叙述梦境是好事,这样大人更能够引导孩子,帮孩子再度入睡。恶梦通常不会像夜惊会伴随流汗、脸泛红等其他生理特征,顶多有一点心跳加快。做恶梦通常和焦虑有关,也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有很大的关联。
解决方法
恶梦一般是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或寻求医生协助的,不过有些药物可能会较容易引起恶梦,例如抗忧郁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和抗组织胺等。孩子在焦虑和有压力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做恶梦,因此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解除焦虑是首要任务。在孩子做恶梦或常被恶梦困扰时,你可以这么做:
1.提供安全感:抱抱孩子、摸摸孩子,提醒孩子这只是个梦,不是真的。
2.重新改编:让孩子试着说出梦境,家长从中改编成一个快乐的结局,让孩子安心,减轻压力,重新入睡。
3.减敏感:鼓励孩子写下或画出梦境,这样孩子再做梦时比较不会那么害怕。
4.寻求专业人员做认知行为相关治疗。
如何避免这些睡眠问题的产生呢?
夜惊和觉醒混淆通常和孩子睡眠不足以及发烧有关,因此确定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家长应该帮孩子建立一个固定的睡眠作息,小于六岁的孩子每天应有10~12小时的睡眠,较大的孩子每天应有8~10小时的睡眠。
如果孩子有入睡的困扰,你可以这么做:
1.建立固定的睡眠仪式。
睡眠仪式,就是在睡觉前有一连串的活动,比如说:刷牙-->尿尿-->讲故事-->睡前祷告-->kiss goodnight-->关灯。每天都千篇一律的睡眠仪式可以让孩子对睡觉这件事情被制约。要注意的是,睡眠仪式不是像电影一样讲故事讲到孩子睡着,一切的仪式结束时,孩子照理说应该还是醒着的,只是爱困而已。
2.固定的上床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上学和假日都要)。
3.即将要上床的ㄧ两个小时就应该静下来,避免刺激的活动(包括过多声光的多媒体刺激)。
4.睡觉的环境要安静且关灯,如果孩子真的怕黑,可以开灯光昏暗的小夜灯。
5.孩子房间中不该有电视。
6.食物调整:睡前不要吃易胀气食物,也不要吃太饱、太多含香料人工添加物的食物,例如零食等等,不要食用含咖啡因食物,另外也可以吃些助眠食物,例如全谷类、乳制品、豆类、深绿色叶菜和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