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优秀偏嫌弃父母,谁之错?

作者:晓熹盼兮 09-09阅读:1465次

最初从豆瓣上流传出上述孩子亲戚几张相关手机截图,成为最近教育热点讨论问题。周围同学的孩子大多已进入学龄阶段。其中有几个父母平时喜欢在朋友圈转发有关鸡血教育的公众号文章,并表示认同。

然而,此话题一出,我觉得为人父母,真该反思下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了。为什么注重培养孩子兴趣全面发展,孩子成绩也全班第一,他却反嫌父母穷,看不起他们?表面上看,这孩子不知感恩,反而怪父母经济条件不够好,不能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更有力的发展条件。

孩子错了?错在他思维早熟、头脑清醒吗?有人说,孩子太现实太冷血。对不起,这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想想早期新闻里,有些凤凰男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就嫌弃贫穷的父母,不愿让他们搬来同住。两者有何本质区别?现在的家庭教育趋势只令孩子更早表现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而已。

1

在有这样类似教育问题或困惑的家庭里,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传统观念中,所谓儿不嫌母丑。孩子发达也该对父母充满感激,不嫌弃母亲老丑。

文首提及的孩子据说成绩优秀、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有自己的观点。而他学习目的功利性很强,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深造;溜冰为了锻炼身体,弥补父母身材不高的遗传基因;学习围棋是为了锻炼大脑,觉得父母先天给的不够好。

说白了,就是嫌弃父母的先天不足。其他都可以理解,但这种嫌弃父母先天条件不足的观点,足以令人咋舌。

何况孩子家庭并不贫穷。他学会溜冰、钢琴、围棋,英语和奥数很好。报过各种课程的父母应该都了解行情,一项课程全数读完,没有数千绝下不来。笔者曾教授过幼儿思维训练课程,那边学校每项课程,完整报读一年都要花去父母几万元人民币。

能提供这种经济条件报几个班的家庭,条件还差?对不起,孩子就是觉得父母没钱,比如只开十几万的国产车;父母还抠门,人家孩子都用苹果7,他只有儿童手表。要是连这个都没有,你是不是该杀了这对贫穷的父母?这显然就是价值观扭曲的问题。

尽管社会上、学校里,攀比的不良风气也盛行。但这样的父母,显然没有太关注孩子的思想问题,更没有想到去引导形成较正直的主流价值观。

其次,父母自身行为习惯未做到以身作则。有些父母是发现了孩子存在不太好的价值取向,但他们仅限于口头说说。而父母自身有与传授价值观相悖的行为习惯,却不知道去反省改正。

比如某些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同事和亲友面前满嘴谎言;让孩子早起晨读,自己却睡懒觉打游戏;告诉孩子要做有意义的事,自己却打麻将、上街买买买……作为子女,天天把父母的不良言行看在眼里,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品行。

看看文首被吐槽的孩子,他思考冷静,却对亲戚直言不讳对父母的不满,看来情商也并不高。这样,读再多书,学再多课程和兴趣班也于事无补。要孩子的人品好、情商高,什么也比不过父母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言传身教更有用。

第三,父母用一味宠溺代替了爱的教育。这倒不是什么新鲜的结论。而是当代部分年轻父母,仍没有反思自己原生家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盲目延续。或有些父母从小受棍棒教育长大,反过来把爱的教育误解了。

现在父母都懂,穷养富养不如爱养。可什么才是爱的教育?孩子要什么就给,孩子想学什么就报。他们却没有观察孩子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真正专注喜好。

最后,父母自己内心欲望太多。父母在公司中攀比谁职位高薪水多,在生活中和亲戚攀比谁家理财投资多房子空间大,和朋友攀比去哪里度假高大上,攀比到最后都回到自己孩子身上。为了自己的攀比欲望,把孩子培养成双商高的优秀娃。却没有想过孩子真正对什么感兴趣。

再提嫌弃这父母的十岁男孩。他说,父母都以炫耀他为荣,父亲到处炫耀儿子围棋下得好,而母亲整天朋友圈晒他的优秀成绩。这不是攀比欲望是什么?难怪孩子嫌弃啊!

试问这样又怎能教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呢?

2

难怪很多老师说出心声,“我希望有这样的学生,却不希望有这样的孩子”。谁都不希望。可对于这样的父母,该如何反思家庭教育呢?趁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固定,还能亡羊补牢之际,做好如下补救措施吧:

1.父母想清楚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价值观,然后自己先认同并遵循它们。

2.父母可约定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先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如21天一起练字,21天一起早起背英语单词等等。既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又激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品格,同时督促自己以身作则,一举多得。

3.条件不够富裕的家庭,就专心培养孩子学习一到两个兴趣,长期培养就好。最好是关于艺术熏陶。切记在孩子学习前反复叮嘱其学习不可中断,学习中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不然孩子成年后做事一事无成,反倒怪父母当初没有让他学会坚持。

4.父母应当明白,培养孩子兴趣不是为了自己攀比时的谈资,也不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利益。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升学加分,强迫孩子学艺术。这样非但培养不出情趣高雅的人,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当然,父母如果做好第一条,自身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也就阻止了这样的问题产生。

我并不全然反对鸡血教育。在孩子幼年,很多生活学习习惯未能养成、无法坚持的情况下,父母打些鸡血,也许能让彼此多些正能量。但兴趣学习的多寡,要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去调整。切不要毁了孩子,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