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因为爸爸带的孩子更有出息!

作者:小学生学习 09-29阅读:2638次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因为爸爸带的孩子更有出息!

周末,学习哥和好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她上三年级的儿子班上开家长会的情况:儿子班上共45个人,家长会上,有40个都是妈妈到场。有意思的,有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单位有事,就派他爸爸来参加。结果一个小时之后,这个孩子的妈妈被老师打电话叫到学校,当着孩子面,班主任和妈妈一起严重批评了他的爸爸。

因为,孩子的爸爸去了半个小时,睡了二十五分钟,呼噜打的震天响,被隔壁班主任投诉到校长那去了。

然后,孩子的爸爸写了承诺书,承诺以后再也不出现在孩子的家长会上,还摁了手印……

看到这个事例,或许我们会忍俊不禁。但细想之后,这恰恰反映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里缺少父亲的参与。

家庭教育中爸爸参与度较低,对孩子心理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父爱缺乏综合症”。所谓“父爱缺乏综合症”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爱或爸爸没有参与孩子教育,而导致孩子在生理、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状况。

要知道,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其实是不完美的:妈妈心思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体贴,能给予孩子充分的呵护与关怀,但是妈妈却往往多愁善感,面对困难总是显得焦虑、不知所措;妈妈喜欢唠叨,语言总是不够简单、明了;妈妈一般偏好音乐、绘画,不太喜欢户外运动……

一个完全由母亲带大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在性格中往往会表现出优柔寡断、缺乏勇气、自卑懦弱、不爱运动等缺点。而弥补这些缺点的良药,就是父亲的陪伴。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 爸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曾有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做过相关调查表明,从中学辍学的青少年中,有71%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青少年自杀人群中,有63%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有72%的青少年杀人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

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多扮演着“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一旦父亲和孩子接触过少,孩子勇于担责、积极面对困难、有节制的个性就很难培养,从而导致遇事逃避、消极对待的处世态度。

  • 爸爸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智商

妈妈们陪伴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讲故事、玩室内游戏、唱歌等,而父亲更喜欢用打球、跑步等运动的方式,因此,爸爸更能帮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孩子大脑发育,最重要的就是外在刺激。孩子活动量多了,外界刺激就多,聪明程度自然而然也就比较高。

还有一点是,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相较于母亲,父亲的耐心可能会少一点。父亲经常稍微讲几句就不耐烦,再把问题丢给孩子。这看上去也许比较粗糙,但是却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

  • 爸爸的命令简单、明了

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唠叨、翻旧账,本来孩子只是今天作业没写完就看电视,但说着说着就扯到不收拾书桌、不整理床铺、懒、不如别人家孩子等事情上,搞得孩子很烦躁,最终没什么教育效果。

而爸爸则经常就事论事、简单明了:“作业没写完是吧?5分钟后关掉电视,我得看到你出现在书桌旁。”

  • 爸爸带出的孩子更独立

妈妈心思细腻,总是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今天穿什么颜色衣服、吃饭用勺子喂、不要在有灰尘的地方玩……

而爸爸则非常粗线条,宽松的衣服往身上一套就出门了、给孩子个勺子让孩子自己吃饭、爷俩在草坪上闹腾打滚……这种粗犷的教育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坚强、更独立。

爸爸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是有有效期的。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爸爸当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对爸爸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这时候是孩子早期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爸爸为孩子构造的世界就是他们所能观察和学习的最佳场所。一方面,爸爸可以通过语言,来告诉孩子一些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爸爸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实施影响。让孩子主动地去接收信息,去学习,去感悟。

很多家长说,好像一不留神,孩子就长大了,再也不需要爸爸的陪伴了。其实,不是孩子成长的速度太快,而是我们和孩子拥有的共同回忆太少,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每天都在成长着。

孩子的教育,是爸爸、妈妈共同的责任。

如果说母亲教育是一种“根”的教育,滋润孩子的生命并使之丰满;那父亲的教育便是一种,“主干”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人生的主心骨,教育孩子,为孩子指引通往成功之路的方向。所以孩子稍大之后,父教的影响就远大于母教。

所以,爸爸,你要负起自己为人父的责任来,为孩子撑起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