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给宝宝添加辅食是有一定原则的: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但是,要是新手妈妈,很容易踩进了这几个添加辅食的误区,那很可能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损害哦!
误区一:鲜榨果汁,营养更好吸收
宝宝太小不能自己吃水果,妈妈就用各种原汁机、破壁机给宝宝鲜榨果汁、果泥,觉得既有水分又有养分,两全其美,其实大错特错!
1.养成偏甜口味,不爱白水
果汁固然好喝,可以轻易得到宝宝的喜爱,但习惯了甜甜的味道后,就很难再接受白开水了。而且长大后也会偏爱甜食,到那时想阻止TA吃糖可就是件难事了!
2.糖分太高
水果榨汁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果糖,却损失了水果中的膳食纤维。长期或大量摄入后,会造成宝宝摄入糖分过多而变胖,埋下成人后的疾病隐患。
3.果汁造成营养不良
果汁含糖量高,容易有饱腹感,宝宝喝了果汁就会减低食欲,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宝宝厌食,引发营养不良或是贫血了。
4.喝果汁影响口腔发育
不同的水果有不同质地,可以让宝宝在啃咬嚼的过程中锻炼牙齿、口腔肌肉等,对于宝宝的语言发育有很大帮助。喝果汁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5.果汁伤害乳牙
长期喝果汁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
建议:
一岁内的宝宝不要给TA喝果汁
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喝果汁的量要控制在120ml~180ml
水果还是要尽量让宝宝“吃”,而不是“喝”的!
误区二:用肉汤、骨汤来煮粥煮面好吃又营养
有一部分家长,很喜欢用鱼汤鸡汤和骨头汤给宝宝做粥或面条,觉得不仅好吃而且更有营养,营养专家刘遂谦曾在《大师课堂》中,曾明确指出这也是辅食喂养中的一大误区!
1.等同额外加了盐
肉类食材本身就含有一定钠盐,会在加热炖煮过程中溶出一部分到汤里面,再加上一些可以溶出的氨基酸,虽然让汤的味道尝起来很香,但同时增加了宝宝的摄盐量。大量研究证实,对咸味的偏好,从婴儿期开始,而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也是从婴幼儿期开始的。
2.营养不在汤里
不管是鸡肉、鱼肉还是猪肉,营养主要存在于肉和脂肪中,汤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有营养。而且这些汤,会加重宝宝的口味,让他们的味蕾变得不敏感。相比于培养宝宝的健康口味和健康饮食习惯,白水煮粥和面,才是对他们最好的。
3.汤里也有高嘌呤
我们都知道久煮的火锅有高嘌呤,会造成高尿酸,引发痛风、结石。而长时间煲的汤里也会有高嘌呤,对宝宝也不好。
建议: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喝一点鸡汤,主要是为了让宝宝品尝一种新的味道,而不是为了补充营养。还要注意汤里一定不能加盐,并撇去多余的油脂。
给宝宝喝汤的同时,也要给宝宝吃汤里的肉。
误区三:小宝宝辅食不能放油
非常多的家长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不放油,吃的肉也都是非常瘦的肉,认为辅食油腻会对宝宝没有好处。这样的宝宝往往伴随着皮肤干燥、皮肤问题(比如湿疹)愈合缓慢、大便偏干、头发和肤色不佳等状况。
事实上宝宝对于油脂的需求是高于成人的,适量的油对宝宝是非常有益的。例如,胡萝卜必须过油才能释放出胡萝卜素,西红柿也要在加热的情况下才能释放出茄红素。
建议:
小宝宝的身体发育以及大脑和神经的发育都需要脂肪酸的参与。食用油是宝宝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制作胡萝卜辅食的时候,先要将胡萝卜下油炒,再弄烂弄碎给宝宝吃。
宝宝吃的油应该经常换,推荐以富含 α-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都是非常适合宝宝的食用油。
一岁内宝宝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需要额外添加约5~10g油脂,一方面帮助他们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另一方面,油脂是重要的能量来源,足够的油脂摄入,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速度的必需品。
误区四:辅食越烂越好,好消化!
给小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一些宝妈们认为越烂的食物,宝宝吃的越香,更能避免宝宝噎着。实际上这也是喂养宝宝的一个误区。
早期添加辅食时,必须是汁状或糊状,以适应宝宝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硬固体食物,因为辅食添加不仅是为了补充宝宝所需营养,还要训练宝宝咀嚼能力、口手动作、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其神经协调活动。这一点很多家长容易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烹制辅食一定不可加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调味品,少放糖,烹制辅食时应加入植物油,每天大约5~10克即可。
建议:
早期因宝宝牙少、肠胃发育也不完善,需要把辅食做成糊状,但随着宝宝咀嚼能力的提高,在添加辅食2~3个月以后,就应该由细腻的米糊菜泥逐步过渡到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
10个月左右可以给宝宝一些胡萝卜条和芹菜条磨牙,还能促进宝宝口腔发育。
误区五:添加辅食后,就要辅食为主奶为辅了
很多妈妈认为辅食就是宝宝的一顿饭,开始吃辅食了,就可以减少喝奶的量,这可不行!
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前,一些妈妈坚持纯母乳喂养。但过了6个月后,见宝宝可以吃菜泥、米粉等食物了,就索性就把奶断掉,让他完全改吃米粉、菜泥,结果会引起宝宝营养不良。原因是宝宝长到6个月后,相比宝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母乳的“质”有所下降,通过及时添加辅食,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如果彻底断掉,这等于直接把“辅食”转“正餐”,宝宝发育不全的肠胃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这些辅食的营养成分,甚至可能导致少食、腹泻的发生,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宝宝在一岁半以前,奶是宝宝的最主要营养来源。3岁前的宝宝,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过奶来获取的。
建议:
虽然宝宝添加了辅食,但6~12个月的宝宝每天还是要保证800ml的奶量!
1岁到3岁的宝宝也要每天500ml的奶量。
误区六:豆浆营养丰富,小宝宝喝最好了
豆浆营养丰富,但却非常不适合刚添加辅食的小宝宝
一岁内的宝宝不能喝豆浆
豆浆中含有皂素、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会抑制宝宝的生长发育。
豆浆可能会引起宝宝腹胀不适。
一岁内宝宝不要喝豆浆,一岁以上的宝宝也尽量少喝,而且豆浆不宜与鸡蛋同吃,会产生不易被宝宝吸收的物质。
误区七:宝宝胃口小,要吃就得吃高蛋白
我们总说宝宝的胃就那么小,不要总想着让TA多吃点,再多吃点。很多新手妈妈就会给宝宝选择高蛋白高营养,但是摄入过多高蛋白对宝宝可没一点好处。
我们拿鸡蛋举个例子: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能够转化为能量,促进宝宝生长发育。但是过多和单一的摄入鸡蛋(蛋白质),没有配合碳水化合物,不仅增加的宝宝代谢的负担,还降低了蛋白质的利用率
“高蛋白”不等于高营养,合理膳食:多样、适量、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八:辅食定量吃才行
很多妈妈在初喂辅食时,都会“定时定量”,例如:固定在两顿奶之间加一顿米粉,固定20g或30g,并“努力”让宝宝吃光光~这可是非常错误的喂养方式。
要知道,辅食添加是为了让宝宝品尝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锻炼吞咽能力、培养咀嚼能力;帮助味觉、嗅觉、触觉、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不单纯只为吃饱吃好~
“定时定量”的危害
1、这种喂法会让宝宝“不知饱、不知饿”,总在宝宝没有饥饿感的时候喂TA,会使宝宝对吃饭这件事失去兴趣,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2、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全,消化和吸收都需要时间!定时定量的喂法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
建议:
最初的辅食添加次数最好是每天两次。
辅食最好在两次吃奶之前喂食,而不是两次喂奶之间。
最好在大人吃饭时,一同喂宝宝吃辅食,给宝宝营造吃饭的氛围。
误区九:家长吃啥,宝宝吃啥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城市妈妈经常把食物做得又细又稀,以便宝宝消化吸收;而农村的家长则显得“大手大脚”,大人吃饭时,让孩子喝点面汤、吃几口菜,就算添加辅食了。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好。给宝宝的辅食做得太精细,不仅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锻炼,这些过稀过细的食物所含的营养也相对少了。
另外,添加的辅食种类也不能太精细,要让宝宝多吃玉米、红薯等粗粮食物,以防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相反,农村家长则不太重视宝宝辅食的制作,经常大人吃什么,就让宝宝吃什么。
一方面宝宝的肠胃还不适应大人吃的食物,会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成人食物中含盐、糖、油量大,不适合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和味觉的形成。还有些家长喜欢用小饼干、小馒头等零食当辅食。
建议:
膨化、油炸食品等是绝对不能让宝宝吃的,不仅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其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等对他们的健康无益。因此,这些都要改正,选择给宝宝适合吃的辅食。
微信公众号催乳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