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从刚出生到1岁左右的这段时期,都有一个明显的表现:
吃手、吃脚、吃纸、吃玩具......
总之就是用嘴去啃一切能够得着的东西,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口欲期”。
这时的孩子还小,对外物的探索都是通过嘴巴来了解。
0-3岁的宝宝,大脑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几乎是不断的在接受外界的刺激,从而来构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吮吸,也是宝宝与生俱来就会的动作,这一天生的本能可以让他不用教就会吮吸妈妈的乳汁。
另外,当四肢能运动了,宝宝常常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尤其是在害怕或困倦的时候,吃手具有镇静作用,能消除不安、烦躁和紧张的情绪。

弗洛伊德曾指出,婴儿是通过口腔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本能欲望,婴儿的快乐也多出自口腔活动。
这一时期的宝宝爱叼奶嘴、爱吃手、爱啃东西,如果此时期的口腔活动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比如成年后会有酗酒、咬指甲、贪吃等行为伴随。
当然,若是宝宝频繁吃手而导致手指红肿,甚至溃烂时,妈妈就要及时制止,诱导宝宝使用安抚奶嘴来替代了。

到了出牙期,牙龈肿胀、乳牙生长会让宝宝感到难受,出于本能反应,往嘴里塞东西就是最直接的止痒措施了。
家长们可以用洗净的手指按摩孩子的牙龈,也可以买牙胶来给孩子咬,或者用冷毛巾来按摩牙床缓解孩子的不适。
如果妈妈不希望已经满地爬的宝宝再吃手指,也可以使用磨牙饼干。但身边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到了两岁以上,孩子还有把各种东西放进嘴里的习惯,妈妈们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异嗜癖的表象。
异嗜癖,是指持续性的咬食一些非食物性的东西。
常见儿童的异嗜癖,多会啃咬一些身边的小件,比如纽扣、玩具、衣服......
异嗜癖的成因:
①肠道寄生虫
②营养不良性贫血
③机体内缺锌、铁等微量元素

如果孩子各项指标都正常,却仍存在啃咬异物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心理原因了。
要纠正异嗜癖,家长千万不可体罚或大声训斥,
不要粗暴地强行把东西从孩子的嘴里拽出,不要当孩子面与别人谈论孩子的坏习惯,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异食的习惯。
爸爸妈妈们应该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逐步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

总之,
口欲期的孩子爱咬东西,家长们不必多过担心,注意清洁孩子周围物品即可,
过了三岁就一定要关心是否是异嗜癖,早干预早治愈,才是科学的养娃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