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音乐教育,幼儿,启蒙
人体五大感官中最先发达的是听觉。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能听到爸爸妈妈的说话声、播放的音乐等外界的各种声音。宝宝不仅对妈妈的声音会做出反应,播放一些兴奋的歌曲时,他们还会踢踢小脚或扭动身体,这便是源于听觉发达的表现。
音乐对宝宝的大脑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感性的右脑和理性的左脑同时产生影响。例如舒缓的古典乐能够刺激右脑,而附有歌词的歌曲可以刺激到左脑,因此,在0-6岁早期音乐启蒙教育期间,给宝宝听的音乐应该尽量的符合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原则。
性格
众所周知,音乐对人的情感有渲染作用,对宝宝的性格发展同样产生影响。给性格比较蛮横或散漫的孩子听安静的古典音乐,会让他们变得沉静,并对提高注意力有所帮助。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听古典音乐可以引导大脑出现让人可以集中注意的阿尔法脑波,这种脑波是人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才能产生的大脑意识状态。同时,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全世界共通的社交工具,拥有一定音乐表现力的宝宝,勇于表达、自信心更高、性格更开朗的宝宝,社交能力当然也更优秀。
语言
生活中,很多幼儿英语教师常常给孩子们听英文儿歌,这正是因为语言以音乐的形式能让孩子更快速的接受和吸收。音律也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对于经常接触音乐的宝宝,他们的大脑结构中会自然而然产生学习语言的(神经)机制联结。并且,节奏感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认知技能,它帮助宝宝断句、理解语意以及分辨不同的语音。
数字/逻辑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掌控音乐的区域和掌管数字逻辑的区域是相同的。多样化的音乐的刺激能活跃相应大脑的区域,宝宝日后更容易掌握数学。另外,音乐本身是一种音符、调性、节奏、曲式等元素的复杂排列组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宝宝在接触音乐的同时,大脑自动运用思维来理解这些结构。如古典时期的音乐旋律悦耳动听、容易记忆,节奏模式也很丰富,长期欣赏和渗透古典音乐作品的宝宝可以提高思维逻辑与智力。
想象力
音乐本身是抽象的,然而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宝宝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通常可以发现,经常接触音乐的宝宝在4-5岁之后,常常自己给熟悉的旋律配词歌唱,或 者干脆随心自由的哼唱一小段自创音乐。我们常说每一次音乐表演都是全新的“二度创作”,孩子对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更是如此,是音乐让孩子的想象和创新变成一种能力、一种习惯。
对于0-6岁婴幼儿音乐教育,大多数父母们经常犯的两大误区:
1、给孩子听听儿歌就是音乐教育。
很多家长通过网站或者手机直接搜索下载儿歌,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音乐,大多数父母还没有一种要去探索孩子特点和音乐需要的意识。而更多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随便下几首儿歌给孩子听便觉得这就是音乐教育了,然而,被动的听音乐并不能让孩子更聪明。
2、过度关注某一技能的资格证书和奖杯。
一般孩子4-5岁时,父母会开始考虑是否要让孩子学习某一乐器,但往往很多父母只是随波逐流。如今以考级为学习目标、老师的绩效和学生考级通过率挂钩的音乐培训机构不在少数,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内容千篇一律、音乐教育变成工厂流水线一样,对孩子的创新思维、个性化培养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针对不同阶段宝宝进行音乐教育,父母应该这样着手:
特别供稿: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
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