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各地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部此举必定大受欢迎,因为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老师累,孩子累,家长也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并不希望孩子过早进入应试教育的竞争轨道。而此番教育部能够公开对各个幼儿园拔苗助长的现象进行清理,也算如了广大家长们所愿。
不过,给幼儿园的孩子“减负”,所用的政策措施基本上与之前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做法无异。从自查到摸排,从“坚决纠正”到“专项督查”,这些做法在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令人不敢恭维。例如,如今愈演愈烈的“小升初大战”,就是因为没有中考和高考这样公开按照分数排列名次的形式,反而更加令人揪心。尽管学校层面的课程教授完全按照大纲来进行,但是抵不住课外培训班的姿态凶猛。所以,想要进入好的初中,许多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反而更大了。
同样性质的问题,同样性质的措施,教育部会在幼儿减负上获得成功吗?这不禁让人打上一个问号。毕竟,高考的压力就在那里。过去,为了准备高考,高中抓紧一些就够了,但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初中、小学都开始“沦陷”,甚至连幼儿园都无法避开这一游戏。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趋于稳定,教育成为实现阶层流动最可靠的方式。家长们开始更加重视教育,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幼升小、小升初竞争的愈发激烈。
许多家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开始操劳,一直到孩子考上大学,这个过程尽管非常令人煎熬,但是幼儿园“小学化”的过程,又恰恰是这些家长的焦虑情绪所推动的。更糟糕的是,拔苗助长这种并不是真正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最终反而会扼杀孩子的热情和好奇心,可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机器,而不是充满创造力的人才。
说起来,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更加重视本身是好事一桩。从孩子智商不断提升的趋势来看,重视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重视教育和拔苗助长有着本质的区别,重视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花大量时间来观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并且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接触面和成长舞台。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大量的户外运动,以及丰富的艺术活动都能激活其好奇心与自信心。反过来,如果只是让他们做一些机械的重复背诵、记忆,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部一只手要“禁止”,另一手要“供给”。在禁止教授小学课程的背景下,还要想办法给幼儿园提供更丰富的文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