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7月16日讯,近日,深圳副市长王立新在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上表示,今年12月底前,全市将新增150所新型公办幼儿园。与此同时,成都提出,将全面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确保2018年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
普惠性幼儿园不足、入园贵和入园难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2017年5月,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基于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的目标,各地政策一面鼓励新建普惠性公办幼儿园,一面支持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变。
深圳:新增150所新型公办幼儿园,收回340所政府产权民办幼儿园相比于其他省市,深圳公民办幼儿园比例严重失衡。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深圳幼儿园共1683所,其中公办园只占3.7%,该比例在全省垫底,与上海70%、杭州60%、北京50%和广州30%的公办园差距巨大。
为此,深圳提出,将从2018年开始,努力扩充幼儿园学位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公办园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民办普惠园奖励性扶持政策,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此次提出的“新型公办幼儿园”,是指利用国有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园,登记为其他组织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以事定费”管理、社会化用人。
深圳副市长王立新表示,各区要把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作为当前的核心任务,多方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好学位供给问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150所新型公办园建设任务,争取超额完成。同时规划部门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确保优先规划建设学校和幼儿园,市、区财政要对学前教育给予大力支持。
除了新建“新型公办幼儿园”,今年2月,深圳曾发布《深圳市新型公办园建设实施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深圳将构建以新型公办幼儿园为核心,普惠园为主体,机构类型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新体系。在2018年12月底前,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的340所政府产权民办幼儿园将全部收回转为新型公办园。
但据媒体公开报道,将政府产权民办幼儿园全部收回转为新型公办园并没那么顺利。对于部分政府产权民办幼儿园承办方来说,目前尚未看到详细的收回工作方案。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前期他们自筹了大量资金用于幼儿园建设和运行,且不少已被政府纳入普惠性幼儿园进行管理,但对于承办协议没到期的如何补偿、现有教职工如何安置等,方案中并没有说明。
成都: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据成都教育局公开数据,2016年全市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0.9万人,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提高至85.9%,2016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20.76亿元。
近日,成都启动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推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攻坚行动。根据规划,今年成都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至2020年,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36所,增加学位约28万个。
此次成都教育专项规划修编再一次将规划标准提高。据介绍,以千人学位比为例,原来国家的标准是要求每千人提供24个幼儿园的学位,54个小学的学位,40至60个中学的学位,而依据成都上一版教育规划的规定,要求幼儿园提供28个学位,小学提供50至60个学位,中学提供50至60个学位。
如今,专项规划修编再一次提高规划标准,依据新要求,幼儿园要提供每千人31个学位,小学按照每千人60个学位,而中学达到每千人62个学位,特别是武侯区和高新区,明确提出幼儿园要达到33个/千人,小学达到64个/千人,中学达到66个/千人。此外,专项规划修编还进一步扩大了生均面积,幼儿园生均用地指标提高至15㎡/生,新区(三环外)的小学和中学提高至14㎡/生和18㎡/生,旧城(三环内)的小学和中学分别为12.6㎡/生和16㎡/生。
除了强调高标准以外,专项规划修编还强调学段的全覆盖,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统筹考虑,在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两头延伸”,其中一个是零到三岁,另一个是高职、大学和终身教育,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科学的15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据了解,为了让老百姓看到身边的每所学校“拔地而起”,成都市教育局还将和规划局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全市规划的学校点位进行实时监控,每月通过比较每个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然后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考核,进一步有效推动规划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