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闺蜜小叉总是哭诉,说最近自己乳房发红,每次都要强忍着疼痛给宝宝喂奶,那可真是酸爽。
谁知这个小白眼狼竟然还不领情,总是吃两口就吐掉奶头,真的不给吃吧,又马上哇哇嚎哭起来。
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宝宝嘴巴里这个白白的东西,不是奶块,是鹅口疮。
@Babycentre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是指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内过度繁殖而导致的真菌感染,具体表现为嘴巴里的白色奶块状斑膜。
一般好发于1周岁以内的宝宝。感染的原因呢,通常认为是出生时从妈妈产道感染了真菌、奶头或奶嘴消毒不彻底等等。
另外,营养不良、身体衰弱,或是服用抗生素的宝宝,也很容易感染鹅口疮哦。
鹅口疮很容易和奶块搞混,但奶块很好擦掉,鹅口疮则要稍微用点力气才能擦去,而且留有粗糙潮红的创面。
鹅口疮和马牙也不是一回事,马牙是宝宝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的一些黄白色小点,不会引起宝宝不适,会慢慢自行脱落。而鹅口疮是斑片状的,会越长越多,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宝宝疼痛哭闹等。
因为是真菌感染,必须用到药物治疗,所以一定要找!医!生!
通常医生会开一种叫“制霉菌素”的药,等宝宝吃完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少许,涂抹在宝宝的鹅口疮处以及妈妈的乳头上,每天2~3次,涂抹后半小时内尽量不给宝宝喂食。
鹅口疮一般2-3天就会改善,但因为真菌很顽固,所以建议药物的使用要坚持个10天左右。
此外,如果过了1周仍没有好转,建议到医院再次就诊哦。
也有的医生告诉妈妈在哺乳前后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宝宝的口腔,或者口服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来抑制真菌生长等。
当然可以啦!
宝宝用品、尤其是需要放到嘴巴里的,记得一定要清洗消毒。开水煮沸和高温蒸汽都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进食完毕后喂点水,能冲去大部分残留物,减少真菌滋生的可能。
做好文胸的清洁工作;如果宝宝已经得了鹅口疮,最好全!部!扔!掉!(为了宝宝,就当一回败家娘们儿吧~)
母乳喂养的宝妈们还应该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喂奶前后用温热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即可,千万不要过于紧张,消毒巾、酒精啥的全都上,乳头过度清洁反而会不利于宝宝健康。
喂养人照顾宝宝时,务必做好手部的清洁。
鹅口疮并不是宝宝的专属。
如果妈妈乳头发痒、疼痛、肿胀、破裂,疼痛甚至会持续到喂奶后1小时以上,并且乳头周围的皮肤上有白斑,多半是也感染上了。
妈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抗菌药物,或者在乳头上涂抹制霉菌素等。
当然了,宝宝得了鹅口疮后,即便妈妈没有感染症状,也可以在乳头上预防性地涂一些制霉菌素。但是每次抹药尽量在给宝宝喂奶之后哦。
如果妈妈觉得给宝宝喂奶确实太疼了,也可以暂停喂奶,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再喂给宝宝。
鹅口疮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只要按医生说的认真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就能和它彻底说拜拜。各位宝妈平时也要睁大眼睛,不仅要注意宝宝的健康,也要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