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多股冷空气不约而同袭来,全国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有家长反映,这段时间给宝宝冲调奶粉,总是容易出现挂壁、奶块、不溶性颗粒等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姚婷(国家高级营养师)
以下便是后台反馈的出现较多的奶粉冲调时遇到的情况:
△奶瓶壁上附着细小颗粒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挂壁的原因很多,与奶粉质量并无绝对关系!常见影响因素如下:
①奶液的溶解性
冲调后的奶液是由溶液、悬浮液、乳浊液三种体系构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胶体性溶液,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几乎不溶于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奶源、配方等均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奶粉中也会添加某些难溶性营养成分,比如与水接触后呈现透明晶体状固体的碳酸钙、磷酸三钙等,这是奶粉的固有属性,很难避免。
②奶瓶材质和清洁度
宝宝喝完奶后,奶瓶壁上常会有残留的油脂,若清理不及时,便会影响奶液在奶瓶内壁的附着能力,除此之外,奶瓶的材质和生产工艺也可能会影响奶液中固体颗粒的附着性,造成挂壁。
③冲调不当
冲调温度过高会使奶粉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导致溶解困难,温度过低又会使奶粉的溶解性变低,一般建议冲调温度在40-60℃左右,冬季气温较低,可以用手肘试温,手感不要过烫为宜。
△奶瓶壁或瓶底有不溶性团块
这种情况的出现多与冲调方式相关,由于水温、水量、搅拌方法不当,导致冲调时奶粉粒与水没充分接触,从而影响奶粉在水中的分散,未分散的奶粉块外部湿润并形成一个不透水的“隔膜”,水无法进入到里面,于是变成了一个个难溶性的奶块。
根据我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并实施的《乳与乳制品感官评比细则》,奶液中团块控制在0~5个均属正常范畴。
咨询中发现,家长在给宝宝冲调奶粉时,为了增加其溶解性,也确煞费苦心,但这些方法千万别用!
①.增加冲调温度
冬天天冷,皮肤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为了保证宝宝能够喝到较热的奶液,一些家长便会无意识的将冲调水温升高,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有可能降低奶粉的溶解性,还会使奶液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失活,影响奶液的营养价值。
②.使劲摇晃奶瓶
错误的摇晃方式,可导致奶瓶中出现过多的气泡,并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家庭冲奶粉正确的摇匀方式应该是用手腕力量,水平,顺时针摇匀。
③.先加奶粉再加水
尤其是冬天,不少家长担心先加水会让水温凉的过快,便将加奶粉和水的顺序调换了,事实上,先加奶粉会导致奶液过浓,加重宝宝消化不良的风险,长期饮用还会出现营养过剩甚至肾结石。
以下为麻麻们实践所得让奶粉“乖乖”溶解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二次冲调法
即:先向奶瓶中加入正确的总水量,再加入部分奶粉(一半或一勺或更少),摇匀,接着加入另一部分,再摇匀。(若仍冲调性不好,也可进行三次冲调)
②用勺子搅拌
注:出现奶块时可用勺子搅拌,但要注意搅拌力度,尤其是小月龄的孩子,胃肠道发育不够完善,若奶瓶中气泡较多,便会增加宝宝出现吐奶、溢奶、腹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