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表扬,这位妈妈却和孩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 03-25阅读:2728次

一旦外部激励没有了,孩子也就对做出好的行为表现失去了兴趣。

作者: 晓菲 Sophia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得意地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上课很专心,老师都表扬我了。有的小朋友,老师上课,他们就自己玩,根本没听课。老师没有表扬他们。

听完孩子的讲述,我当然很开心。于是,赶紧趁机鼓励小朋友说:哇,你太厉害了,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可做不到专心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你要再接再厉哟!

但是,对于“孩子被表扬”这件事情,作为父母,与孩子分享我们的喜悦并鼓励孩子就足够了么?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信息要传递给孩子——那就是,帮助孩子发掘“专心听课”背后的动机。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表扬,这位妈妈却和孩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刚好,这时候,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他问:妈妈,你说有表扬好,还是没表扬好?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正好可以借机和孩子聊聊“动机”的话题。

为什么我要利用“孩子被表扬”这件事情,借题发挥呢?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关注,甚至是被老师表扬。但是,老师是否会表扬孩子,这可不是咱们爸妈能说了算的。一个班里30多个孩子,老师也不可能总是关顾咱家孩子。那么,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被老师表扬”这件事情就非常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做出好的行为,而不是放在老师身上,期待老师的关注。

同时,我更看重的是,就是孩子“专心听课”背后的原因,也就是心理动机。

我们都知道,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面对孩子的这个提问,我们最容易掉的坑就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当然,有表扬好呀!”当我们这么回答时,其实就在无意间强化了孩子“专心听课”的外在动机,也就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那么,没有老师的表扬时,孩子还会 “专心听课”么?结果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表扬,这位妈妈却和孩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一般来说,表扬也好,物质奖励也罢,都属于外部激励手段。外部激励或者不可控,或者不持久。一旦外部激励没有了,孩子也就对做出好的行为表现失去了兴趣。

心理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非常具有启发性。

一位老人,他家门口有一片草地,老人非常喜欢每天在草地上安静地晒晒太阳。可是有一天,一群孩子来到了这里,他们追逐嬉戏,非常吵闹。老人就想,怎么能让这群孩子离开呢?第二天早上,当孩子们来玩时,他对孩子们说:“欢迎你们来这里玩,你们每天过来,我就给你们每人1美元!”孩子们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第三天又继续来玩。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的退休金也不多了,不能每天再给你们1美元了,只能给你们0.5美元了。”孩子们听到后,虽然有些不开心,但也还是每天过来玩。就这样,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每天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结果大家可能都猜到了,那就是,孩子们觉得“5美分太少了!”,从此不再来老人门前的草地玩了。

这位老人可谓深谙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奥妙。他成功地把孩子们来玩的理由从“喜欢”变成了“金钱”,然后把“金钱”这个外部激励拿走,就彻底打消了他们来玩的兴趣。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表扬,这位妈妈却和孩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于是,我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把他抱到怀里说:宝贝,你上课时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好好听课,这就叫自律,你应该为自己能做到自律而骄傲。老师注意到你的表现表扬你,是为了鼓励你做得更好。不过,老师要照顾全班小朋友,不一定每次都能注意到你,表扬你。如果没有表扬,你还会专心听课么?

小朋友歪着脑袋瓜想了想,肯定地点点头说:嗯,我还会专心听课。

我说:对,能做到自律很了不起。你做到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很棒呢?

小朋友开心地一溜烟跑开了,边跑边说:耶,我很棒!

既然我们都知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具体要如何来做呢?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内在动机得以维持需要满足三种关键需求,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人际关系需求。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能力需求。就是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比如,前面的例子中,我描述了孩子的行为并告诉他这种行为就叫“自律”,实际上我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有能力做到“自律”。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去描述孩子好的行为,并用一句话概括这种行为,那么,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会慢慢具有越来越多的好的特质。

自主需求。我们是在强迫与控制之下去做,还是在自由选择之后去做,其中自主性的体现可谓天壤之别。如何去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呢?最简答的一个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做选择。比如,一些小朋友不喜欢洗澡,那么,我们就可以问问他,“你是想带小鸭子去洗澡,还是带小象去洗澡。”这样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对洗澡这件事情也是能够有一定自主性的,那么,他配合完成洗澡这件事情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表扬,这位妈妈却和孩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人际关系需求。指的是做一件事情时,能够体会到被周围人,比如老师或爸爸妈妈喜欢、重视和尊重的感觉。在著名的TED演讲《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中,Rita Pierson老师就曾指出:没有一个学生会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去学习,关系先于教育。其实,对于孩子的内在动机激发,关系同样是第一位的。当一个孩子在做事情时,能够体会到被喜欢,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他一定会更加努力。

如果你也希望培养一个能够自动自发的孩子,那么,一定要在养育中创造出能够满足孩子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人际关系需求的家庭养育环境。那么,孩子就会像一个开足马力的小火车,无须扬鞭自奋蹄。



作者简介:晓菲 Sophia,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斜杠亲子沟通讲师,执着教育研究的职场妈妈,在家启蒙践行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