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内地首播后,收视不断创下新高,亲子类综艺在内地试水大获成功,并从此引爆了亲子综艺的市场。此后,《爸爸去哪儿》系列节目、《妈妈是超人》、《二胎时代》、《爸爸回来了》、《育儿大作战》、《辣妈学院》……等亲子综艺屡试不爽,播一个火一个,同时也成为了各大亲子母婴企业品牌营销的角逐之地。
然而,飞在风口上的亲子综艺在近年来却阻力不断,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让其弊端频现,国家政策的多次介入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国家正式出手严控节目内容
4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微信正式公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并计划自2019年4月30日起正式施行。《规定》中明确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届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将建立健全未成年人节目监听监看制度,运用日常监听监看、专项检查、实地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节目的监督管理,并落实“网上网下统一标准”的要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该规定出台背景时表示,近年来,部分未成年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出现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成人化表演、低俗调侃、侵犯隐私权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其中个别节目有“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根据规定,未成年人节目应当严格控制设置竞赛排名,不得设置过高物质奖励,不得诱导未成年人现场拉票或者询问未成年人失败退出的感受;情感故事类、矛盾调解类等节目应当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情感,不得就家庭矛盾纠纷采访未成年人,不得要求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录制和现场调解,避免未成年人目睹家庭矛盾冲突和情感纠纷;未成年人节目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品行、道德方面的测试,放大不良现象和非理性情绪。
此外,规定要求,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未成年人广播电视节目每小时播放广告不得超过12分钟;未成年人网络视听节目播出或者暂停播出过程中,不得插播、展示广告,内容切换过程中的广告时长不得超过30秒。
从台播到网播到延播,亲子综艺步步为营
亲子综艺受到国家的干预和限制并非首次。早在2015年7月,广电总局就曾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中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同年9月,新的《广告法》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2016年4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当时正处风口中的亲子综艺节目来说,着实是个危险的警告讯号。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亲子综艺开始步步为营,从电视台播放转到网络播放。不过即便如此,在亲子母婴市场的红火和移动互联普及的背景下,这似乎并未对亲子综艺造成太大的打击。从最终的观众反馈和话题度只增不减上来看,播出平台的改变反倒是让亲子综艺节目出现逆风上扬的趋势。相关制作单位和企业更是不断创作新的节目内容和元素出来,大有一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后来,随着政策的趋严,网播也不再是亲子综艺的“避风港”,不少节目出现突然“爽约”,宣布延播,并且缺席黄金暑期档等现象,可以看出,国家整顿亲子综艺的决心,同时,行业内再也不能“一再触雷”、“任意妄为”了。
亲子综艺偃旗息鼓,节目亟待良性改革
近年来,萌娃节目、亲子综艺的火爆其实与新生代父母对亲子关系认知的大转变无不相关。如今的80、90后父母们更重视与孩子的相处时光,并提倡科学育儿。本身就处在信息、娱乐大爆炸时代的他们,更愿意通过收看综艺节目的方式学习育儿知识和陪伴孩子,与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
亲子综艺在国内的成功,也让许多亲子母婴类企业看到了不可多得的商机,这也正是亲子综艺逐渐走向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随着《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亲子综艺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低潮时期,但是,鼓励生育、科学育儿同时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家庭中父母对于“育儿+娱乐”的需求仍在,因此,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亲子综艺应该放下明星光环,去游戏化,去任务化,明确社会面临的育儿问题,以更专业和多元的角度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缓解现代亲子家庭的焦虑,并且做出科学的引导方向,才是行业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