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名叫“尼尔”的小男孩的故事。
尼尔出生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小乡村,爸爸妈妈虽然是老师,但生了十多个孩子,并且还总是偏爱比尼尔优秀的兄弟姐妹,“这孩子未来一事无成”,这是爸爸对尼尔最常的评价。虽然尼尔后来成了Summerhill School的校长,但童年时父母对他的“不爱”,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偏爱,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无意的。经常也有父母跟我说,“我家哥哥总说我爱弟弟多一些,可是我觉得我没有啊”,也有父母说,“我每次给两个小姐妹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玩具,可姐姐还是不满意”……如果你家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位三胞胎妈妈的故事了。
三胞胎妈妈的故事
我认识一位妈妈,头胎就是三胞胎。我们知道,如果家里两个孩子年龄相隔太小,孩子们会轻易地竞争,打架、争抢玩具和争零食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可这位妈妈把三个小男孩养得相亲相爱。有一次,我在路边亲眼看到他们三个小家伙相互递零食、擦汗,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这位妈妈跟我说,三胞胎还在孕肚里时,她就已经在幼儿说的文中看到,同龄的孩子非常容易竞争,所以她就刻意地制造相处机会。如何做呢?
与每个孩子在单独的时间内单独相处。这位妈妈是全职妈妈,每天照顾孩子和家庭已经忙得晕头转向,她如何能做到每个孩子在单独的时间内单独相处呢?每天早上,一个孩子跟妈妈出外买菜,每个孩子轮着来。这位妈妈每天跟每个孩子外出时,她会特意给那个孩子买他最喜欢的小零食,跟他快乐地说话。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跟妈妈单独相处,并且在母子沟通中,妈妈也能马上知道孩子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妈妈怎样的帮助。
三个孩子因为总是觉得“妈妈很爱我”,所以矛盾也很少。
当家里2,3个孩子,为什么爸爸或妈妈要安排与孩子单独“相处”?
当家里的大宝还未够2岁,妈妈就生了小宝的家庭,尤其需要如此。为什么?从儿童的安全感成长方面考虑,每个孩子都需要至少“占有”爸爸妈妈2年,他们的安全感才能基本具备,否则,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感受创,孩子的嫉妒心种子也会轻易发芽。如果那些不注重陪伴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就更少了。
即使是孩子们年龄相差合适或足够长的二孩,孩子们也经常需要与爸爸或妈妈单独的相处时光,这是孩子们亲密关系的“小开关”。所以,当家里几个孩子后,父母有意识地安排与每个孩子的单独相处时间很有必要,这种做法,能帮助孩子们的安全感成长,促进孩子们相亲相爱。
其他促进二孩们关系的建议
1、鼓励孩子们“一起合作”
我们家也是二孩。有一次,他们俩参加了一个搭积木比赛,一人负责递积木,一人负责拼,结果他们获得了一个“大奖品”——两只大甜筒。两人回家时都是手牵手的,还相互捏脸,感情似乎更亲近了。
当孩子们相互合作,获得了好的结果,能帮助他们融洽情感,关系会变得更亲密;当孩子们相互合作失败了呢?后果可能会相反,因为孩子们会相互指责。所以,当作为父母的你们,希望孩子们变得更亲近,那么就让他们一起合作“容易成功”的任务吧。
2、培养哥哥或姐姐的“责任感”
有一个家庭,姐姐经常被鼓励照顾宝宝期的妹妹,洗脸、阅读绘本、陪玩玩具……稍大后,妹妹发觉与姐姐很亲近,姐姐也觉得自己最疼这个妹妹。相比之下,这对小姐妹与家里的另一个孩子,排行中间的老二,反而没那么亲近。
这就是责任感带来了较多的相处,较多的相处促进了更多的亲近。
3、孩子闹矛盾时,父母有时充当“局外人”
这是一位朋友家的例子。有一次,两个小男孩在客厅为了一个玩具熊打架,孩子的妈妈觉得,帮谁说情都不合适。所以她故意大声说:“哎呀,我看到两个小孩打架,怎么办呀?”然后装作现场直播,一边用手机拍,一边报道:“在XX路的民宅里,发生一起斗殴事件,王大肥和王小肥在打架……”两男孩反而哈哈大笑地停了下来,不再打了。
有时,孩子们打得死去活来,就为了向父母证明——“我是对的,他是错的”,当父母不再充当“裁判”,孩子反而失去了打架的动力了。
4、拐弯抹角地强化“爸妈对你们是一样的”
小朋友常常在意“爸爸妈妈多爱我还是Ta呢?”,“爸爸妈妈爱不爱我”……等问题,所以他们尤其关注爸妈相关的做法和行为。记得我家妹妹出生时,我抱着妹妹喂母乳,哥哥凑过来看:“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抱着她,为什么不抱我?”我说:“妹妹没有牙齿,还不懂得坐起来,所以她还不能像你一样坐在饭桌前吃饭。你小时候也是这样,1岁前,妈妈也是这样抱着你喂奶呀。”“哦”,儿子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就跑到一旁玩儿去了。
“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拐弯抹角地告诉孩子,“你和弟弟妹妹是一样的,我都爱你们”。
5、面对孩子们争宠,爸妈要懂得“故意装傻”
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我,她家两个女孩,有一次两姐妹画画,画完后,两孩子都抢着要妈妈评价“谁画得最漂亮”,妈妈看到姐姐画得很完整,还涂上了颜色,妹妹才画了一团铅笔线条,便脱口而出“当然是姐姐的漂亮”,妹妹突然“崩溃大哭”,还一边哭一边跑进房间躲了起来。
有时小朋友问“谁的更漂亮”,其实是在争宠,如果父母不懂小孩的心思,就轻易导致手足矛盾发生了。
难怪有人说,生了二孩后,父母们不仅要当“父母”,有时还要当“演员”……
关键字:二胎二孩、手足矛盾、育儿方法、亲子关系、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