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之秋”, 宝宝肺炎预防护理有方法

作者:最懂婴幼儿洁护 09-18阅读:340次

每年秋冬以及早春季节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由于早晚温差大,秋季也变成了“多病之秋”。其中,小儿肺炎则是秋季的“重磅疾病”。宝宝患肺炎的机率和他所穿衣服的厚薄以及空气温度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这些季节,宝宝大部份时间都在室内活动,并且会接触其他人。很多种类的肺炎都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引起肺部感染而造成肺炎的原因有很多。

大部分肺炎都是由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有一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中一些可能通过咳嗽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或黏液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同样,如果病毒感染削弱宝宝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菌也有可能趁机开始在宝宝的肺部生长,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二次感染。

不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都会演变成肺炎。普通感冒不会轻易转成肺炎。那些宝宝容易得肺炎呢?

1、年龄越小越易发病:一个年龄大的宝宝和一个小婴儿同时被病菌感染,大宝宝仅是发烧、咳嗽,得了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而小婴儿则有可能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并得肺炎。  

2、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不满1周岁的宝宝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3岁的宝宝,虽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3岁以上的宝宝不仅发病率低,死亡率也低,由此说明抵抗肺炎的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的。 

3、体质越弱病情越重:体弱、患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及有先天畸形的宝宝,比同龄宝宝更易患肺炎。 

4、肺炎常因感冒或支气管炎引发:如果感冒或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在上感后数天至一周可能引发肺炎,也可能一发病就是肺炎。起病急,大多发烧到38℃—39℃,也可超过40℃,常伴咳嗽、气急,有时鼻翼扇动,口唇青紫。 

5、新生小宝宝的肺炎症状不明显:新生小宝宝可能只是吸吮差、易呛奶,但并不咳嗽,也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这正是肺炎较重的表现,这时肺部听诊,很多时候也听不到肺炎特有的湿罗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带来很大麻烦。

6、那些免疫防御功能或肺部清除功能被其他疾病削弱的,容易发生肺炎。

7、先天性呼吸道和肺部发育异常的宝宝在患肺炎方面也有更高的风险。

肺炎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有以下:

一、查呼吸

患肺炎的宝宝,一般都有咳、喘和呼吸困难问题。如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

二、望精神

宝宝感冒的时候,精神状态略差平时,但较好,可以出门去玩,去跑,去跳的。但当宝宝患肺炎后,精神状态明显不好,出现烦燥,哭闹不安或者是处于昏睡状态中,伴有抽风可能。这个时候,就是宝宝有肺炎征兆了。

三、测体温

宝宝患肺炎时多数是会伴有发热情况的,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也用了退烧药后依然无法退热的话,那就说明宝宝得的是肺炎,宝宝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但同时也应该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发烧时间长短,也不能作为判断肺炎的依据。有的宝宝发烧仅两天就已发展为肺炎,而有的宝宝发烧一周也并不是肺炎引起的。所以但从发热并不能判断宝宝是否患了肺炎,还需结合其他几方面判断。

四、观饮食

宝宝若只是感冒的话,饮食正常,虽然吃东西会少、吃奶减少。可是依然是正常饮食的状态中。若是宝宝患肺炎时,食欲下降,甚至不吃东西,不吃奶,而且伴有哭闹,不能安静,而且有憋气的现象发生。

五、感睡眠

宝宝宝宝感冒时,睡眠正常。吃了药后会安静地睡觉。如宝宝患肺炎后,吃了药,晚上也容易醒来,醒来后,爱哭闹不停,夜里呼吸还有可能困难加重的趋势。这个时候,我们晚上的时候,就得注意观察宝宝的随时变化情况。

六、听胸部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父母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着时在宝宝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七、其他更典型的症状:婴儿和幼儿可能看起来面色苍白。嘴唇和甲床青紫,这是由于血液中氧含量减少造成的。肋间、胸骨下和锁骨上的呼吸肌活动增加。胸部疼痛,特别是在咳嗽或深呼吸的时候。

八、通过数呼吸次数简单方法,可帮助识别新生儿肺炎。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并不规则,常是一阵快一阵慢,有时甚至短暂停止。因此,数1分钟的呼吸次数时,不能以数15秒再乘以4的方法来数。这样,易使因患肺炎而呼吸增快的宝宝不能被发现,而正常宝宝却被数成了呼吸次数增多。正确做法是要数满1分钟。一般来讲,新生儿呼吸次数为40—45次/分。如果每分钟大于60次为呼吸增快,为了准确可再数1次。要注意,一吸一呼为1次呼吸,不要计算成两次。

虽然肺炎的诊断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确定,不过为了确诊并且判断肺部病灶被感染的程度,拍一张胸部X光片也是非常重要的。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强,以后可见到双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

在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中,“肺炎”只是患病部位最深的一种,而不一定是疾病病情最重的一种。它不是“烧”出来的,也不是“咳”出来的,肺炎也不一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宝宝肺炎分为三种,分别是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无热性肺炎。

1、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该型肺炎占小儿肺炎住院总数的三分之一。好发于冬春季。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呼气延长,喘鸣之声音有时不必用听诊器,只要靠近患儿就可听到,患儿非常痛苦。

2、细菌性肺炎会发烧1-2天,因痰堵住喉咙,会使宝宝呼吸困难,加上肺部化脓,亦会影响呼吸。

3、无热性肺炎则没有发烧症状,一旦咳嗽和浓痰不断时便应立即就医检查。一般来说,医生都是以发烧程度、胸肺检查及X光检查来判断病情。所以,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的全身状态,包括精神、心情、呼吸、咳嗽等,然后详细告诉医生。高烧和严重咳嗽的症状,可在1-10天内舒缓,至于肺部发炎的情况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

那如果预防宝宝肺炎?

1、宝宝可以通过接种肺炎疫苗来预防由细菌引起的肺炎。接种肺炎疫苗后不等于不会得肺炎了,而是减少了患上肺炎球菌肺炎的机会。

2、注意加强锻炼,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3、经常户外活动,增强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4、不要让宝宝着凉。衣着不要过厚或过薄,婴儿不要包裹过紧。适当增加衣服。

5、婴幼儿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去。

6、家中有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成人要尽量避免亲密接触年幼的宝宝,如需接触要洗手戴口罩。

7、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去

8、加强锻炼是基础:婴儿期应注意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肺炎的关键。

9、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还要学会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手绢遮住口鼻,养成规律洗手的习惯。

10、多晒太阳,注意室内通风和保持一定湿度。

11、刚刚发热就到大或小医院要求输液,在吵吵嚷嚷、咳声不断的输液室内滞留至少2小时以上,可以想象宝宝小小气道内会吸进成百上千的细菌或病毒,尤其连续门诊输液3-4天以上的,接触的病原菌会更多。

12、注意多喝温开水,营养要均衡这些非常重要。

宝宝肺炎的护理须知:

1、多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宝宝咳嗽多时,睡觉时会很难受,爸妈记得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助宝宝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

2、多喝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食物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蛋白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3、鼻塞使用细棉棒、吸鼻器。宝宝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爸妈注意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哦。选择细小的棉棒,它比传统的棉棒更好用。吸鼻器在这时也能派上用场。

4、自备温湿度计,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自备一个温湿度计,大超市里就有卖的哦。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约在18℃~22℃,湿度约在60%左右。

5、宝宝发烧时应先物理降温,敷额头(退热贴)、酒精擦身。如果宝宝有发烧的情况,冷毛巾敷额头可以给宝宝降热,去热贴也可以选用哦。另外,30%~50%的酒精擦身也可以帮助宝宝物理降温。

6、厨房内的油烟、室内的香烟要尽量避免。这些油烟很容易让宝宝的抵抗力下降,得上疾病。

7、按时接种疫苗。记得及时带宝宝去打预防针,像感冒疫苗一类的也要加以考虑。

8、母乳喂养,及时添加鱼肝油。它们对增强呼吸系统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都大有好处。

9、多喝开水,咳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脱水,加重呼吸道发炎、增加分泌物黏稠度,使痰不容易咳 出。而开水能滋润呼吸道,使痰液稀释

10、吸蒸气将水倒入吸蒸气机的杯中,通过气流冲击产生水气,让宝宝的口鼻吸入升起的水蒸 气,可以使痰液变稀,以利咳出

11、服用化痰止咳药,药物治疗有时是最快速的,如果能配合上述排痰方式使用,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找医生开药,千万不要自己乱用药。

当我们听到宝宝被诊断患上“肺炎”,都会感到惊恐和焦急,就开始慌了手脚。在我们潜意识就觉得肺炎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实肺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感染的原因,了解病情的程度,懂得怎么去采取措施。肺炎就没那么可怕了。“肺炎”就意味“肺部被感染”。在过去这种疾病是非常危险的,但如今,只要宝宝得到恰当的治疗和护理,都可以康复的。不要给“肺炎”吓倒。同样,我们要学多点育儿知识,为宝宝的身体护航。让宝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