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长们对孩子的评价,往往以孩子是否足够“乖”来定义孩子的好坏。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孩子乖不乖,往往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例如家长们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嘱咐“你要乖哦~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家长们聚在一起时,往往也会互相以“你家孩子真乖”来表达赞扬。
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也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就会夸自己懂事。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赏,孩子就会强迫自己尽量少的表达不良情绪,压抑心中真正的感受。
可是,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却越多。而且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心智却越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乖”,我忽视了真正的自己
孩子对新鲜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好奇的,例如看到可爱的糖果,小朋友手里新奇的玩具。可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即使心里充满了渴望,也会压抑着这股想法,说“不想要”。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淘气时,总会说“你再这样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往往都会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然后安静下来。这种在压抑着自己情绪的过程中成长的孩子,在长大以后,还会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还会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照顾自己的情绪吗?长大以后不懂拒绝,疲惫不堪地做着烂好人的人,在我们周围还少吗?
为了“乖”,我不哭不闹
曾有一部幼儿园孩子生活的纪录片,有个小班的孩子,被妈妈送进幼儿园时不哭不闹,因为妈妈嘱咐他说,你要乖乖听话,妈妈才会来接你。整整一周,即使周围的孩子有哭闹,这个孩子也一直强忍着想念妈妈的情绪,因为他记得妈妈说的话。可是一周过去了,他的妈妈是最后来接他的那个,等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之后,他终于压抑不住担心害怕的情绪,放声大哭。对于孩子来说,他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看不到爸爸妈妈就会感到不安。无论孩子的好情绪还是坏情绪,父母都能够照单全收,让他感到自己无条件被爱和包容,这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基础。
为了“乖”,我听从安排
有过这么一件事,一个从小就成绩优异,备受宠爱的孩子,在考上父母期望的大学后,竟然不会剥桔子。不可思议吗?或许这件事比较极端,但这就是“乖”孩子,因为乖,所以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他们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学习,过着父母安排好的“复制人生”,走上了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可是如果真正爱孩子,不是应该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观念,然后鼓励他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权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而不是牺牲自己的人生来讨好别人。
乖孩子往往是父母站在自己的年代,用滞后的观念指导孩子的人生。然而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可能会发现,周围的一切,和父母所描述的情景并不一样,在长大后重新适应变化,必将更加痛苦。愿每个孩子都能做最真实的自己,你可以哭,可以生气,爸爸妈妈会一如既往地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