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主要方式,但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忽视这一点。教育部之所以提出“游戏——点亮快乐童年”的学前教育宣传主题,就是要引导社会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安吉游戏带领人、知名幼教专家程学琴的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历程。希望能够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安吉游戏是一场以“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为信念的游戏革命,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
我们将爱视为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真正条件,建立了以爱为基础的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对儿童充分信任和尊重,充分支持和放手,让儿童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尽情冒险并体会战胜自我的喜悦,全情投入并享受体力、智力、情感上的突破,静心反思并沉浸复杂、深刻的学习。
安吉游戏以爱、冒险、投入、喜悦、反思这5个关键词为准则,不断为儿童的真游戏和真学习创造条件,把真游戏还给儿童。
爱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只有在真正支持自由和自我表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放心地在身体、情感和智力上冒险,保持好奇,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在安吉游戏的幼儿园中,不仅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般爱着每一个幼儿,幼儿之间、教师之间、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也充满了爱。爱,帮助构建安吉游戏的生态,影响着安吉游戏幼儿园及社区的生活。
没有冒险,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问题解决,就没有学习。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地点,选择挑战,在探索能力极限时发现并解决困难。教师在现场观察、记录、支持,但不干涉、干预或指导,最大限度保障幼儿接触并享受物理的、社会的、智力上的冒险。
没有喜悦,游戏就不可能是真游戏。喜悦是幼儿自主参与游戏、自己调整游戏难度,以及游戏过程中不断反思的结果。安吉游戏的工作者评估每日课程的标准之一就是儿童在活动中是否达到喜悦的状态。喜悦时,幼儿可以安静或专注,也可以吵闹或表达……喜悦的精神状态不断滋养幼儿的生命。
真正的投入产生于幼儿充满激情的探索、发现物理世界和社会的过程中。安吉游戏赋予幼儿最大程度的自由,使得他们获得在开放空间运动的能力,充分地活动、探索、体验周围的环境并投入其中。
反思是幼儿将经历转化为知识的关键过程。安吉游戏中,幼儿以多种方式反映和表达他们在一日生活中的经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教师和家长既通过材料和环境支持儿童自主反思已有经验,也通过观察儿童、探索自己的游戏记忆参与儿童的反思。
其实,这场“把游戏权力还给孩子”的革命,我们历经15年。这其中,面临过小学化和去小学化过程中的困境,纠结于改革的理念与家长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困惑于游戏与教学之间的位置关系,无奈于改革要求与教师专业水平之间的落差,做过一些表面文章而赢得某些声誉。
这场游戏革命,我把它分为3个阶段:小学化的无游戏,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假游戏,回归天性的真游戏。
无游戏阶段,幼儿被动学习,老师找不到专业定位。读书、写字、做算术等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的大脑变成了硬盘,失去了想象的空间,不会主动思考,消极厌学。幼儿老师找不到自己的专业定位,迎合家长,被看不起,没有职业的崇高感,想逃离。
假游戏阶段,幼儿被游戏,教师很疲惫。一开始,大家兢兢业业地做,呕心沥血为孩子做了很多玩具道具,设置了各种供他们玩耍的区域,把幼儿园布置得特别漂亮,把环境创设看得无比重要。但是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对我们所做的很多东西,毫无兴趣!我们还给孩子设置了厨房、医院、银行等各种各样的区角游戏,却在不知不觉间,给孩子们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让他们在我们设置的东西里面去适应、去玩耍,他们只能这么玩,只能按照老师的想法玩,结果可想而知。假游戏让幼儿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思维简单刻板,没有快乐,缺少创造力、专注力、独立和自信。
所以,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和反省,我们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困惑、矛盾、纠结中反思,我们发现形式主义使教师职业倦怠,功利主义背后是自欺欺人。于是,我们痛下决心打破旧壳,打破学前教育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旧壳,找回学前教育的专业定位,找回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
撕标牌、清货价、拔钉子、去装饰……我们经历了去形式化的痛、游戏放权的焦虑,在打破旧壳的真游戏革命中走了三大步,不断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用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干预,让儿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最大潜力。
第一步,放手游戏改变儿童观。老师们习惯在游戏中对孩子管头管脚,不断用语言控制孩子的行为,用手对孩子们的行为指指点点。为了实现对孩子的解放,我们要求教师“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睛观察,竖起耳朵倾听”。这是第一步,“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这一步让我们的老师发现了了不起的儿童,建立了全新的儿童观:孩子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第二步,看懂游戏改变教育观。当老师能够越来越多地讲出孩子的游戏故事,并兴奋地夸赞孩子能干的时候,我们则要求教师分析这些故事说明了孩子的哪些发展。这是第二步:“你从游戏中看懂了什么”。这一步让我们的老师发现,以前花大力气教的内容,在游戏中都有体现,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就掌握了协商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玩法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韧、冒险、爱等品质,这让我们树立了游戏即学习的信念。
第三步,游戏启示,课程意识觉醒。生成于游戏的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教与学,老师扑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越来越强,探讨游戏、生活中的问题不再受空间限制,儿童“游戏故事”的表征是重要的课程内容。这一步让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教学的起点不在出版的教材!于是我们重新思考教学内容和方式,放弃了统一征订的教材,放弃了部分无意义的集体教学,很多的数学内容来源于游戏。游戏精神开始自然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老师们开始真正懂得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大课程、整合课程、生成数学等逐步领悟,课程意识开始觉醒。
这三步也是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不同教师会处在不同的阶段,也显示了不同的水平,我们允许每个教师在不同的水平上向前走。正是这三步,让我们突破了形式主义,回归了真游戏,最终走出困境并收获师幼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