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火?
“上火”为民间俗语,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日常生活中宝宝“上火”比较常见,通常表现为:口角起泡、舌苔发黄、眼屎增多、有口臭、牙龈红肿、流鼻血、咽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大便干结酸臭、小便黄而少、不安焦躁等症状;小婴儿还可能出现面部频繁湿疹、吐奶、哭闹,睡不安稳等状况。
宝宝上火的原因很多,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以及小儿推拿手法来解决。
小儿推拿解决宝宝上火
一、清心经
1、适应症状: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多梦、来回翻身,甚至睡觉时出现抽搐。
2、穴位位置:心经位于宝宝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3、按摩手法:
(1)左手握住宝宝的手指尖,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
(2)用你的右拇指从宝宝的中指末节指纹处开始,推向宝宝指尖,称为清心经。
(3)每天3~5分钟,连续3天。
二、清肝经
1、适应症状: 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多梦、来回翻身,甚至睡觉时出现抽搐。
2、穴位位置: 位于宝宝食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3、按摩手法:
(1)左手握住宝宝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
(2)右手拇指从宝宝食指的末节指纹开始,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
(3)每天3~5分钟,连续3天。
三、清天河水
1、适应症状: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多梦、来回翻身,甚至睡觉时出现抽搐。
2、穴位位置:宝宝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称为天河水。
3、按摩手法:
(1)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
(2)每天3~5分钟,连续3天。
四、涌泉穴
1、适应症状: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多梦、来回翻身,甚至睡觉时出现抽搐。
2、穴位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2、按摩手法:
(1)用一手握住宝宝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到脚心发热为止。
(2)每天3~5分钟,连续3天。
五、清大肠
1、适应症状: 宝宝有眼屎,甚至耳朵疼、便秘,小便发黄。
2、穴位位置:大肠穴在食指靠近拇指侧边缘,从食指指尖至虎口一条线。
3、按摩手法:
(1)用拇指或食指,从虎口推向指尖。
(2)直线来回推动按摩3~5分钟。
六、太冲穴
1、适应症状: 宝宝有眼屎,甚至耳朵疼、便秘,小便发黄。
2、穴位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趾缝间上1.5寸)。
3、按摩手法:
以拇指在太冲穴上掐3~5次。(提示: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对于肝火旺盛的宝宝效果也不错,妈妈可以连同以上两套按摩一起做)
七、清脾经
1、适应症状: 宝宝生口疮、有口臭、流口水,而且口水较粘、拉丝比较长,食欲也变差,不爱吃饭。
2、穴位位置:脾经位于宝宝拇指桡侧缘或者拇指末节螺纹面。
3、按摩手法:
(1)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2)每天3~5分钟,连续3天。
八、清胃经
1、适应症状:宝宝生口疮、有口臭、流口水,而且口水较粘、拉丝比较长,食欲也变差,不爱吃饭。
2、穴位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3、按摩手法: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
九、顺时针按摩宝宝小肚子
1、适应症状:宝宝生口疮、有口臭、流口水,而且口水较粘、拉丝比较长,食欲也变差,不爱吃饭。
2、穴位位置:腹部。
3、按摩手法:
(1)让宝宝仰卧或者坐着,妈妈用手掌或者四指,呈顺时针方向按摩,轻轻带动皮下的小肉肉,促进宝宝肠胃蠕动。
(2)每天3~5分钟。(提示:肝经、清心经、清补大肠,对于胃火旺盛的宝宝效果也不错,妈妈可以连同以上三套按摩一起做)
宝宝防上火的注意事项
1、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和膳食平衡
宝贵的母乳是宝宝的第一选择,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上火。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必须人工喂养,也需注意:婴幼儿配方奶一定严格按照月龄购买,并严格遵循奶粉的冲调配比。
注意奶粉储存方式。奶粉开盖后储存不当,或者冲调后未及时喝掉,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奶粉,危害宝宝健康。
添加辅食时,家长要注意膳食平衡,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简单单一到复杂混合”的添加原则,增加新鲜蔬果摄入。
大些的宝宝出现上火症状时,应在饮食方面注意清淡、营养搭配,适当吃些去火食品。如白菜、芹菜、莴笋等。还可以做一些去火汤、如绿豆汤。忌食辛辣、油腻、高热量食物。如肉类、巧克力、油炸食物。
3、注意补充水分:
要培养宝宝多喝白开水。白开水能补充体内所需水分、同时清理肠道、排除废物。
4、培养规律排便习惯。
家长应培养宝宝自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例如每日定时让年龄稍大一点的宝宝坐马桶,即使没有大便也要让宝宝坐个5-10分钟,建立条件反射。
5、增强自身免疫力。
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切记不可让宝宝熬夜,睡眠不够或睡眠质量差都会诱发上火。
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天气好时,尽量多带宝宝到户外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