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宝宝不省心,因为你操了太多不该操的心

作者:童等舱 03-27阅读:2552次

po主一向认为小孩不管多小,他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一件“物”。所以从他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开始,也就是从出生开始,当父母的就需要学习把小孩当成“人”,尊重他、回应他、创造他成长过程中练习生存技能的环境。

虽然po主当妈的这几年很多时候做得并不好,甚至是很差劲,但目前po主家这个即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是非常带得出去的:基本不打扰别人,自己吃喝玩、不需大人特别伺候,买东西知道取舍、只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等等---这么省心的娃应该归功于“放手”的养育方式。

1

睡眠

po主家小朋友是剖腹产,出生后经历了奶粉 -->奶粉加母乳(白天亲喂、晚上瓶喂)-->全母乳(亲喂)的过程,为期一个月左右。前面二十多天主要由外婆照顾,之后po主身体恢复了些就自己带。在没有完全接手的期间,po主能明显的感觉到小朋友很恋母乳,似乎是天性想要和妈妈在一起,而只有喝奶的时候才能如此。

小朋友三个月不到的时候外婆回家了,而小朋友她爸工作比较忙,早上出门时小朋友还没起床、晚上回家时小朋友已入睡。所以小朋友大部分时间是和po主在一起、对po主很依赖。加上po主是新手妈妈,虽然草草的看过几本育儿书,但对母乳这件事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也没弄明白婴儿的睡眠特征,无形中给她养成了奶睡(喝着奶入睡,包括白天的短睡眠、夜醒后再次入眠)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给婴儿养成好习惯的正确的做法是:睡醒-喝奶-玩-睡觉,而不是睡醒-玩-喝奶-睡觉。并且,最好是从出生开始就睡婴儿床,不建议和大人一起睡,也不提倡抱着哄睡,最佳做法是小孩快要睡觉时把他放床上去,让其自然入眠,最多是轻拍一会儿哄睡。在这提醒一下新手妈妈爸爸,相信科学,多读育儿书,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尤其是浅睡眠的相关知识,不要仅听信“经验之谈”或者“凭感觉”。对,po主错过了育儿过程中应该“放手”的第一件事:正确认知婴儿困了就会睡的自然需求及浅睡眠的表现(你们自己去查阅,才能印象深刻),不干扰其睡眠,不人为的养成奶睡、抱睡等不良习惯。这直接导致po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身体累、心累,也不止一两次在深夜崩溃。后来,po主不得不接纳由自己的无知导致的糟糕状况,不得不让自己缓和焦躁的情绪。心态放轻松一点儿后,加之小朋友随着月龄的增长消化等功能的完善,睡眠有所改观。虽然曾经有一段时间po主纠结她入睡所花的时间---超过一小时没睡着po主就没耐心了、每天的总体睡眠时间---担心睡得不够多影响生长发育、睡觉的时间点---大半夜的醒来到天亮了也没睡着是闹哪样?但目前状态是小朋友洗漱完毕自己爬到床上、自己盖好被子或毯子、自己一个人入睡。若说心得,就是放轻松,放开手,不强烈要求(越期望越容易焦躁),忘记时钟的存在。

2

离乳

当小朋友两岁多还没断奶时,不可避免的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这么大了还在喂母乳呀,没营养了、该断奶了。听多了那些“好心”的劝说,po主有些怀疑自己了,于是尝试了几次拒绝小朋友的需求,强迫她接受不喝奶、换成抱抱拍拍的入睡方式,但是,第一晚是折腾了很久睡着了,第二天找奶喝的次数明显增多、夜醒次数也超乎平常。po主理解为小朋友缺乏安全感,以为妈妈变了、妈妈不让掀开衣服喝奶是不要自己了。因为几次尝试的结果表现都一样,po主于心不忍,所以顾不得别人怎么看,把喝或不喝、喝到什么时候的决定权交给小孩。然后经常告诉小朋友“已经长很多牙齿了,可以自己吃饭了,小宝宝才喝nie nie,你睡觉时妈妈会陪着”之类的“道理”,小朋友也逐渐有点明白了,后阶段基本只是晚上睡觉前喝一次,走个入睡的形式,之后过渡为约定好只喝两分钟然后抱抱睡,再后来就不喝了只是抱一会儿,拥抱着时小朋友拍拍po主胸前、自己念叨“大宝宝吃饭,不喝nie nie”。就这么自然离乳了,即使后来po主逗她、问说:要不要喝nie nie、真的不喝了吗?小朋友表示不要,po主还小失落了一下。就这样,再也没喝过一次,彻底的自然离乳了。所以,放手让小孩决定其依赖的期限,不催促、不强迫、不因舆论而动摇亲子相处方式,有耐心的引导,等他完全确认即使没有这种形式、爸妈依然是爱他的,他就不会再坚持需要这个形式了。效果会比你想象的更好。

3

吃饭

在小朋友能坐得稳之后,po主就让她坐在餐椅上,给她一碗饭随她自己吃。最开始是手抓食物,脸上、手上、围兜上、餐椅上、地上,全是饭菜,天女散花一般。po主没在地上垫报纸什么的,米饭粘地板呀,每顿饭后打扫都是一件麻烦事。

再后来,小朋友用勺子吃饭了。哎呀呀,勺子侧翻了,好不容易舀起来的饭菜又掉回碗里了。哎呀呀,偏了偏了,吃不到 --- po主在一旁看得那个着急哦,恨不得勺子有自动对焦功能,以便小朋友顺利的把饭吃进嘴里。哎呀呀,勺子掉地上了,换一把,掉了,再换一把,又掉了,还有一把,依旧掉地上了。。。那时候po主忙着捡勺子、洗勺子、捡勺子、洗勺子、捡勺子、洗勺子。。。也真是有耐心。

再后来小朋友开始注意餐椅附近的东西,比如餐巾纸,抽一张扔一张,抽一张扔一张,因为po主觉得掉地上的餐巾纸还能用来擦地上的饭菜、一次不需要那么多下次再用,也不算是浪费,所以let it go。等po主洗好碗一看,餐巾纸只剩包装袋了。

忘记是天冷饭菜容易冷掉还是小朋友吃几口就不吃了之类的什么原因,改回喂饭了,但,是在固定的地方、专心吃饭。

再后来买了幼儿园那种小桌椅,给小朋友碗勺,让她自己吃。不想吃了?收掉。饿了要吃零食?没有。(但po主下一顿饭会提前一点儿给她)不喜欢吃?哄骗着吃,吃在嘴里依旧不喜欢的表情,那就算了,大人还挑食呢,允许存在个人喜好,实在不愿意吃的放一边、其他的吃掉。吃不完?po主以盛的饭量做判断,觉得的确吃不完的,可以剩饭。po主家的吃饭原则是:以吃得愉快为目的,而不是一定要吃什么、一定要吃多少。

po主家还有个小原则:即使准备好饭菜了,但小朋友正在专注的搭积木、画画、玩游戏之类的,那么po主不会打断她要求她先吃饭。po主觉得,比起吃饭不被打扰的完成一件事情更重要。所以po主从厨房出来的第一件事是安静的先看看小朋友在做什么,而不是大声喊:吃饭了,快来吃饭---与其日后想方设法培养小孩的专注力,不如从小就维护好本来就具有的专注力。

在外吃饭时po主会给小朋友翻翻菜单,同一家餐厅吃过几次后,她也能从菜单图片中找出自己想吃的。虽然自带叉勺,但她实在想用餐厅提供的餐具还是会满足她的愿望---让小朋友觉得是“和”(有主动选择权)po主一起吃饭、而不是po主“带”(被动接受全部)她吃饭。

另外,借助绘本的力量养成好习惯---自从给小朋友看了《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和她讲道理就容易多了,比如饭后不能马上蹦蹦跳跳,因为肚子里小精灵的火车会翻掉;比如零食不能吃太多,因为小精灵不喜欢吃、小火车装满了;比如稍微吃快一点儿,因为小火车在等装货、出发时间快到了。

长此以往,小朋友吃饭不需要po主盯着,围兜也是自己戴上、取下,吃饱了自己擦嘴擦手,喝水漱口。

看到小区里那些追着在玩耍的小孩们喂饭喂水果的家长们,真想跟他们说:何必呢?吃饭,就应该在固定的地方专心的吃,不吃了就不要追着喂了。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强迫他们吃,肚子饿了自然会找吃的,这是本能。不喜欢吃的自然会拒绝,这也是本能。放手,让本能作主,你都不让小孩有足够的过程学会自己吃饭、就断言他们不会自己吃,这是爱吗?这真的是爱吗?

4

穿脱衣

穿脱衣裤袜子鞋子,最难的是脱套头款的上衣,po主家小朋友是最后学会这一项的。衣服宽松还能脱一个袖子、再脱一个袖子,再往上完全脱下。衣服合身一点儿的没有空余空间,小朋友又还不会交叉双臂抓着衣服两边一齐往上脱掉。所以家长可以给小孩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以方便练习。纽扣,小朋友也花了不少时间练习,po主只示范过两三次如何解开和扣上。她最开始是解开了一颗纽扣,甚是开心。以为全部的都能顺利解开,卡住了,不让po主帮忙,低着头一直研究,终于做到了,得意地向po主展示:妈妈你看,我会打开扣子了!我会打开扣子了,妈妈你快来看!“哇~,宝宝你真棒,你又学会了一件事,太棒了!”po主很配合的以夸张的语气回应。嗯,独自的学会一件事情的确很了不起。得到夸赞后越加想表现,即使花上十几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期间po主都忙自己的事,让小朋友慢慢研究,不在旁边看着她干涉她)一次、两次。。。多次练习后,纽扣已经难不倒小朋友了。最让po主惊讶的是,某一天,她穿连衣裙居然扣上了后领的口子!是在背后耶!而这些po主并没有教过她,真是个大惊喜!拉链,拉开很容易,拉上时合上拉链头的地方有时需要帮忙。但小朋友不开口要求,po主就不主动帮忙,或者po主干着急看不下去了,也会先征求她意见“需要妈妈帮忙吗”,她说要、就帮她,她说不要、就让她继续折腾。穿衣服时会遇到正反问题,内外反的po主家小朋友分得清的,几乎没弄错过。前后反的经常有,没有图案或口袋标识的衣服裤子不容易区分前后,但只要她自己没有觉得不舒服,随她想怎么穿就怎么穿,po主只提醒但不干涉,有时她是特意要穿反的。裤子歪了,她不让纠正也都算了。小朋友还经常因动画片或过家家的角色换衣服,当她知道如何开合抽屉后,po主就随便她一天换几套的,反正自己去衣柜找衣服就是了。频繁的实践机会,让po主家的小朋友出门时能自己迅速的换好衣服、穿好袜子,有时还戴好帽子。网上经常看到说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小孩出门时磨叽,要自己穿衣服鞋袜但又穿得慢,不让家长帮忙但又快迟到了。那不妨像po主一样,早早的放手、给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小朋友练习穿脱,而不是等到上学以后。网传小孩的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之体现,po主认同。所以责备小孩之前,请先审视一下大人哪里做得不妥。要想小孩成为一个省心的宝宝,就不要操一些不需要操的心,就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在他自发的有需求时放手,相信他、接纳他、鼓励他,给予充分的时间以练习掌握照顾自己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