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都认字了,我家的还只会玩”,这个问题你焦虑吗?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04-20阅读:5290次

和我同期怀孕的一群妈妈朋友们的孩子都和小D一样4岁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的关注重点都转移到了教育发展上,特别是我的这群朋友里大部分都是在上海。套用我一个朋友的原话,“我也想让儿子发展天性,保持个性,但是大环境放在那里,别人家孩子都认字了,我家的还只会玩,你不加入这个滚滚洪流,你就是被淘汰啊,怎么能不焦虑?”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父母不重视的,我也是,但是我并不焦虑,因为我始终觉得比起认字算数,有一些核心问题是更需要我们去花时间想清楚的。每当和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就会分享这样一个在纽约的幼儿园的真实故事。

一个关于学习汽车的故事

在我分享之前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们需要教孩子认识车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做?

我想大部分父母,或者大部分幼儿园都会这样做,买一些关于各种各样车的绘本,一些汽车模型,一起和孩子唱一些关于车的童谣,在家和孩子一起扮演司机乘客的假装游戏。更加用心一点的父母,也许还会带着孩子去路上观察各种各样真实的汽车,或者去参观一下汽车主题博物馆。

看上去挺完美的不是吗,似乎也是我们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教育模式。但是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完全没有去思考过,孩子关于车目前知道的内容有哪些?孩子想了解的是什么?孩子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

那这家幼儿园是怎么做的呢?在一群3、4岁孩子的教室里,老师放了很多汽车模型、汽车绘本,但是老师并不引导,先让孩子们自己玩,老师作为观察者在一旁记录。之后,老师才开始和孩子们聊天询问,“为什么你喜欢这辆车呢?”,“和我说说你在玩的这辆车”。

在聊天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提到了车有轮子,车可以开。这时,老师就开始反思了,是不是轮子和车可以动这两个特征是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呢?

由此,一个一开始关于汽车的主题课程变成了“轮子”主题。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周围进行了一次轮子探索之旅,让孩子们指出任何他们看到的轮子。于是,有的孩子觉得只有汽车轮胎才是轮子,不同意其他孩子指出的自行车轮胎,有的孩子把圆形的井盖也称为轮子。

过程中老师们了解到了孩子们目前对于“轮子”的认知水平在哪里,而最关键的是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了很多的提问、回答和讨论。

孩子们指出一个他们看到的轮子后,老师就会尝试提问,“你为什么觉得它是轮子啊?其他人怎么看啊?”来促进讨论。这样的探索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再次回到课堂时,自然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轮子”展开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空前高涨,有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和对话。谁可曾想到,一个本来以学习“汽车”为主题的课程,最后落脚到了“轮子”?

启蒙的真正含义

这个故事被我反复分享给过很多很多父母朋友们,因为它对我的触动太大了,甚至可以说从本质上改变了我教育孩子的理念。

每个成人对孩子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印象判断,大部分父母和老师都会认为孩子是个空杯子,在等待我们往里面倒水的。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种的传统教学模式,总是迫不及待地把我们觉得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却从未真正停下来观察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里,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哪里。

回到这个故事里的孩子们,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但是他们每一个都有无限的好奇心来探索世界,无穷的潜力来学习和沟通,他们每个人都是内心丰富的。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了英文关于“启蒙”这个词叫Enlightenment,拆解词汇含义就是“使照亮”的意思,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关于启蒙的诠释了。孩子不是空杯子,孩子都是自带“宝藏”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在照亮,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渴望。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它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不该是教育者,只是唤醒者。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边界

现在都在说“教育阶层闭合”,“寒门再难出贵子”,对我来说,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家庭父母,如何更快地更新自己关于教育的旧认知。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所焦虑的很多事都是基于我们当年的经验,考试成绩要好,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这是我们父母这一代培养我们的方法,而我们也在沿用,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但面对一个更加不确定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真的确定自己这样的选择就能培养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公民吗?远得不说,当年我毕业时,重点学校热门专业的本科生就能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而如今名牌大学本科学位已经不稀奇。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边界”,在养育小D的过程中,我很早就认识了自己的这份局限性,承认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自我否定,反而让我可以更加冷静客观地思考各种育儿选择。孩子比我们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现有的认知去一条一条框定孩子,还以为这是给孩子最好的。

我们的职责是让孩子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准备,而不是为我们的过去

那归根到底,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进入这样的幼儿园或者学校,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洒脱到完全不理会“学业成绩”。对我来说,我每次做选择犹豫不决时,我都会使用“抽离”的方法,把当下的选择放到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轴,这时不少问题就更加清晰了。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结合这几年自己不断的所思所想,我逐渐想清楚的一点就是,育儿,并不是琐碎的“任务清单”,而是构建一个大写的“人”的品质打造。

的确,这样的选择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心,因为有些东西需要时间沉淀,但就像一土学校的老师曾说的,“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在孩子心中生根,只等我们‘看见’让其发芽,以及时光岁月的养料助它茁壮成长“。

今天这个话题并没有讲完,如果这些也是你最近在思考并且感兴趣的,我想邀请你加入这个讨论。北京时间4月23日(周一)晚8点,我会和一土学校的小月校长一起聊聊,家长和学校可以做些什么来打造一个内心丰富面向未来的孩子?

直播嘉宾

小月:一土学校校长,一土学校创办于2016春季,是一所如今拥有北京、广州、硅谷(2018年9月开学)三个校区的创新学校。一土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呈现方式与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结合,培养“根植中国、拥抱世界”的全球公民,并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教师培训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构建更好的教育创新生态。

参与方式

方式一:一直播和新浪微博“大J小D”直播,有“一直播”账号的朋友搜:101311072,不想下载“一直播”软件的朋友们,也可以整点去新浪微博:大J小D,到时可以直接观看,也能回看。

方式二:磁场App直播, 扫描以下讲座直播二维码即可加入讲座直播。非一土家长学校会员扫描后在微信端可收看直播,一土家长学校会员可以在磁场App端一土家长学校社区收看,支持回放。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微信公众号:大J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