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妈妈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幼儿园的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
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刚入园的那段时期,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非常多,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同伴交往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必经。
不过,有些父母,一听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被别人打伤了,或者跟别人闹矛盾了,就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护犊心理,以至于不能理智地思考问题。甚至有的家长,会迫不及待地找到对方家长的联系方式,然后气势汹汹地直接跟人家进行理论。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就是这样。
然而,这么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可能引发很多新矛盾,给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造成一些无形的、特别的困难。比如这个案例,果果妈妈这么一来,其实向孩子传达了错误处理同伴冲突关系的办法,而且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那么,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教科研室主任赵红梅老师怎么说:
❶第一时间去跟目击事情始末的老师沟通,这个老师不一定是班主任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去跟班里的老师沟通。
我们找老师,而不直接地找对方家长沟通的好处在于:
一方面,我们可以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况,有时候,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或者倾向于自身感受,说出的话可能并不是全部事实;
另一方面,老师会以一个中间人,或者说第三方的身份,跟双方家长去谈,让问题的解决更理性,更圆满。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跟正好在班上的那位老师去沟通。我们知道,幼儿园一个班有好几位老师,分工不同,在班里的时间也不同,比如一般分为上午班、下午班、还有卫生班,有的班级还有助教老师或实习老师——只有当时在场的那位老师才是目睹了事情发生全过程的人,他最清楚事情的始末,我们找他就好了。
这个老师并不一定是班主任。虽然我们家长都会觉得,班主任可能是最权威的,但如果班主任当时并不在场,那他也并不能很好地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一点是,我们跟老师沟通,最好只派一位固定的家庭代表,也就是说,如果是妈妈,就一直是妈妈去沟通,如果是爸爸,就一直是爸爸去,以保证我们沟通信息的连续性。
❷孩子之间的冲突,需要我们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和老师沟通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点,就是他们两个是不是经常发生冲突?
如果是经常发生的话,我们就可以建议老师:最好不要把两个小朋友的座位安排在一起,尽可能地让他们分开一些,产生一定距离。
如果只是一次偶然的碰撞,或者孩子都不是故意的,那么只要孩子没有太大伤害,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
- 很多情况下,冲突只不多是孩子的一种交流方式
虽然有些孩子间的同伴冲突,需要我们大人的帮助,但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间的冲突只不过是孩子的一种交流方式。
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可能他想这么搭,我想这么搭,沟通不好,两个人就冲突了——因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他们只好通过冲突的方式,去把事情弄明白。也只有冲突了之后,他们才能把游戏玩得更好。
- 孩子在冲突中获得成长
还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很多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还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太懂得如何用社会化的语言跟别人交流,才导致发生冲突。那么这种冲突都是属于正常层面的,而且是对孩子有意义的冲突。
其实,当孩子跟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内心应该高兴,或者叫窃喜才是。可能表面上,我们孩子吃一点亏,但是因为这个冲突,却可以让你看到孩子存在的一些不足——体力不足,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也可能是认知发展得还不够,或者不太懂得求助于老师,等等。有这样的心态上,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支持。
我们说,孩子是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的。同样,孩子得到同伴的接纳,以及最终跟同伴建立友谊关系也不会一帆风顺。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冲突,让他们学会了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我怎么样才能做到自我保护;我怎么样才能说服他;我怎么样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去分享这样的一个游戏;我怎么样才能加入到别人的游戏当中去……
- 看上去被欺负的孩子有可能恰恰是冲突的始作俑者
我们发现,有一些冲突,看起来是我们的孩子被欺负了,但深究就会发现,这个冲突其实恰恰是由他自己引发的。
比如说,在幼儿园,尤其是大班,这种情况很多,因为他们能力发展的差别会更大。有的孩子能力不行,自尊心又特别强,当他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可能别人奚落了他几句,或者说他哪儿做得不对,他的自尊心就可能会受不了,会非常愤怒。于是,他就会去招别人,去捅一下,或者打一下。这时,别人就可能本能地反击了,在他反击不过的时候,表面上看上去,就是他又被打了,他又被人欺负了,但实际上,他才是那个冲突的始作俑者。
这种情况下呢,更建议我们的家长,一方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护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不要让孩子的自尊心过强,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解决同伴交往中的一些问题。
所以你看,冲突其实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冲突中被“欺负”了,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并不需要愤怒地找对方家长谈判,将矛盾升级;更不需要跟老师告状,阻止他俩再在一起玩。
接纳孩子的冲突,并试着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更好地解决冲突,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