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
来自一位妈妈的亲笔记录。
关于她的孩子从无任何征兆,
到患手足口连续高烧,
再到最终痊愈的经历。
堪称一段典型的手足口历险记!
4月5日:清明放假第一天,原本答应了宝宝要去方特玩,可是他爸爸又临时加班,加上断断续续在下小雨,只好带着孩子去到室内游乐场玩了一天,人很多,中间一直在排队。在里面待了3个小时左右就出来了,在回家的地铁上宝宝睡着了。快到站了,把宝宝叫醒,宝宝显得有些烦躁。
4月8日:清明假结束,要开始上班,早上把宝宝叫醒时发现宝宝有点发热,用体温计量了一下,37.6度。和孩子他爸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不送幼儿园,也暂时先不吃药,让孩子他爸调一天休在家陪宝宝。
中午接到孩子他爸的电话,说宝宝还是发热,已经烧到38.4度,问要不要给吃点退烧药。我还是坚持先不要吃药,用物理降温,折腾了一通,烧退下来了一些。
下班回家吃晚饭,宝宝明显没有什么胃口,吃了小半碗。晚上睡觉没睡踏实,中途起来给宝宝测体温,果然又开始发烧,实在熬不住了只能喂了点布洛芬,烧退下去了。
4月9日:早上起床又给宝宝量了下体温,37.4度,还是没有完全退下来,不可能再请假,只能早上上班之前把孩子送到了奶奶家,打算晚上下班再接回来。
晚上下班去接,孩子奶奶说一天没怎么吃饭,好像扁桃体发炎了,嗓子疼得吃不下饭。
4月10日:早上起来看一下孩子,觉得状态不佳,已经两天没怎么好好吃饭,让他张了下嘴看了一眼嗓子里面,发现了疱疹一样的东西,这时开始怀疑是手足口。
4月11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确诊手足口,因为症状不算很严重,所以开了些抗病毒药、退烧药和给宝宝爽喷雾就回家隔离了。
4月12日:用宝宝爽给宝宝嘴里的疱疹和身上有疹子的地方进行治疗,感觉宝宝的疼痛感有所减轻,刚喷完之后能吃一点东西了。
4月13日:宝宝发热频率减退,身上的疹子也逐渐减少。
4月15日:宝宝不再发热,身上的疹子越来越少,可以算是痊愈了。但是因为发病后10天都能传染,所以还是把宝宝留在家中,一直过了一周才让重新送宝宝去幼儿园。
妈妈说: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宝宝会患上手足口的应该就是因为在游乐场人员杂乱,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再加上那天又下小雨,宝宝在车上睡着有些着凉,所以免疫力下降,让病魔趁虚而入。
虽然最后孩子没什么大碍,但期间孩子折腾来折腾去,遭了不少罪。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一开始就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了手足口病。
对我家两个都上班的大人来说也真的是劳民伤财。两个大人被折腾的小一个礼拜没有上班,去趟医院开点药就又是小几百。
看着宝宝嘴里全是泡,吃不下也睡不好,我的心真是揪得厉害。
医生说:
重症手足口更加可怕!
少数重症手足口病例,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特别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
有些重症患者甚至会在24小时内死亡,即使存活也会因为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的后遗症,让家长抱憾终生。
关于手足口,你应该了解更多!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16病毒和肠道病毒71引发,每年的4-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的手足口疫情更加严重,刚入四月,全国各地都已经沦陷。
手足口病毒传播途径多样,
防控难度不断升级!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 密切接触患儿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可具有传染性)、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
- 间接经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牙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门把手、医疗器械等传播。
因此,这种病流行很快,可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虽然幼儿园也有日常消毒规范,
但是有一个最致命也最难对付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这是常规消毒无法碰及的!
想像一下,一个可能夹带着无数病毒的小小喷嚏,在一个几十平米的空间里散播开来,然后被数十名孩子吸进身体。
这些病毒一下子就变成了孩子体中的寄生兽,潜伏在孩子身体里,然后逐渐吞噬孩子的健康!
而这些,可能都在你的意识之外!
消毒产品层出不穷,
入口产品少之又少!
市面上消毒产品层出不穷,如84消毒液、衣物专用消毒清洗液等,但只能起到表面消毒作用,原理上只是降低了细菌病毒的聚集密度,并不能做到完全将病毒杀死!
而且了解下来,市面上针对口腔和眼睛等敏感部位的消毒产品,实在少之又少!就算有,又不敢保证十分安全无刺激!
所以,如何既能起到无死角杀灭病菌的作用,又不对宝宝健康产生危害,这才是防患手足口病,最应该有的措施!
说起来这真是个痛点!
借此机会,也想问问大家,
有没有好的手足口病防治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