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一个小动作比大吼大叫好用100倍

作者:亲宝宝育儿 04-24阅读:3599次

我愿以静待花开的姿态

倾听孩子的心声

文 | 语不惜

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三季中,因为与孩子相处中的种种不和谐,黄圣依尴尬了不止一次了。

超人妈妈入学考试环节,节目组给每位妈妈出了十道题,来测试她们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考试成绩是,贾静雯100分,霍思燕80分,黄圣依28分……

这28分的成绩单背后折射出了她和安迪之间最大的问题: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安迪一到北京,车还没下,母子之间的那种陌生感就扑面而来了。

下车时,安迪似乎手受伤了,可他连着说了三遍“我的手”,都没有引起黄圣依的注意,她只是自顾自地和儿子寒暄几句便上了楼。

在姥姥家的饭桌上,安迪正准备吃饭,黄圣依却不合时宜地和姥姥一起发起了“幼升小”模拟面试。安迪的一句“不知道”明显带着自己的小情绪和小抵触,但还是没有被黄圣依捕捉到。

儿子的唯一一次示好,也被这位神经大条的妈妈给忽视了。

母子二人经过一天的磨合,关系有所缓和,心情大好的安迪带上了黄圣依的兔子发套,朝她卖萌说“妈妈,看我”。可惜的是,当时黄圣依的注意力都用在“家里停水”这事上了,完全没有听进去安迪的话。

看着屏幕里那个被奶奶宠成了小王子的安迪,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却隐隐作痛。一个没有被亲妈看见过、聆听过的孩子,即便拥有自己专属的私人滑雪场、游戏场、幼儿园,那又能如何?

父母养育儿女,有种失败是:孩子在说,你也在听,但却从没有真正倾听过孩子的心里话。

精神上的这种贫瘠,对于孩子而言,是再多的物质都填补不了的。

周末,和朋友一起带孩子去公园玩,儿子和朋友家3岁半的女儿琪琪在喂金鱼。

突然,琪琪跑过来拉着朋友的手,带着哭腔说:“妈妈,看,那条小鱼不吃饭。”

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真有一条小金鱼孤零零地在水池边上游来游去,和其他抢食吃的金鱼比起来有点格格不入。

朋友拉着孩子的手,蹲下来问:“琪琪想告诉妈妈什么?”

“小鱼的妈妈上班去了,它不要小鱼了,小鱼想妈妈,伤心地不吃饭了。”

“乖琪琪,听妈妈说,小鱼不是伤心了,小鱼只是不喜欢咱们今天带的饭,下次我们多带点鱼虫子给它吃。鱼妈妈和妈妈一样,也是爱自己小宝宝的,晚上回来它会给小鱼带好吃的。”

没几句话,琪琪已经破涕为笑,挣脱朋友的手,又和儿子一块玩去了。

我笑着夸朋友说:“你挺有一套的啊!”

朋友却叹口气,说:“你也看出来了,她这是在说她自己呢。我寸步不离的带了她三年多,她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知道?她这是对我刚上班不太适应,变着法子告诉我她有情绪了。”

不得不说,朋友是个很有智慧的妈妈。就她刚才那么一蹲,平行地看着孩子眼睛的认真样子,就已经感动到我了。

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能与我们好好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和孩子沟通上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不听我们说话,而是我们经常性地忽视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我们用对了姿势来聆听他们说话,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和孩子交流,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

○ 蹲下和孩子说话

蒙台梭利说:“永远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

孩子因为年龄和身高的限制,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待问题的方式,都是和成年人不一样的,而我们却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的世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他能够与8岁之前的孩子相处得很融洽,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蹲下来,和孩子打成一片。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歌》中写道:“来!来!来!来到小孩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父母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想要和孩子的心走得更近一些,就请放低姿态,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变回小孩,做孩子的朋友。

少动嘴多用耳

名思教育专家李老师说:“面对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在和孩子沟通这事上,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是,说的太多,听的太少。

我们应该试着转变角色,让那个以说为主的我们暂时“离线”,让耳朵“上线”。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对话唠儿女。姑娘和儿子和我的关系都挺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肯听他们说,无论他们的话多幼稚,想法多天真,我都很少去纠正。

前几天,和儿子一起去公园的路上,他抬头看着天空说:“妈妈,太阳为什么不能是绿色的?”尽管这个问题很奇怪,但我却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反过来问儿子:“那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

儿子小心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滤纸,让我凑近看,透过那层纸的过滤,果然看到了绿太阳。

另外,当孩子主动和我们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话。因为我们的一个不耐烦,可能错过了孩子求救的信号。

前不久,山东济南某幼儿园4岁的腾腾在烫伤前,曾经一连3天都在抗拒去幼儿园,而且不止一次地和妈妈说自己不想去幼儿园。但腾腾妈妈并没有耐下心来听孩子说出原委,而是坚持说,哭也没有用,学是必须上的。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时腾腾妈妈能够耐心些,听一听孩子的话,或许惨剧就可以避免。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倾听孩子的心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自己是被看得见的,从而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也会使孩子越来越信任父母,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但,倾听不是听见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所以,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设定一个亲子时间段,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放下让我们分心的事情,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玩游戏,全身心地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自己选择

心理学认为,孩子到两三岁的时候,就会有自我意识,想要由自己来做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适度放手,和孩子多沟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而沟通的本质是倾听,不是灌输,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只提供经验和建议,让孩子有自主选择权。

前不久,女儿班上要进行一次募捐,我看她拿着存钱罐,摸索着里面不同面值的钱在发呆。

我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摸着她的头说:“捐多捐少都是一种心意,但这个要建立在你自愿的前提下。无论你捐多少,在妈妈心里你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得到我肯定后的女儿,最终放下了手里已经攥出汗来的那张50元,换了一张20的放到了书包里。

当然,尊重孩子不等于顺从孩子,父母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和他们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对孩子做出正向引导。

爱孩子,就用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去爱,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告诉孩子:

我愿意用静待花开的姿态,听你聊一聊花的私语,鸟的呢喃,以及你内心深处跳跃着的最美丽的音符。

轩妈读后获益匪浅,

深刻反省了自己,

你也觉得文章有用就点个赞吧~

作者:语不惜,亲宝宝特约作者,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理性思考,用心写文。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亲宝宝长期招募原创作者,征集优质情感育儿文。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投稿」查看详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