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俗称发烧,是位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所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人体对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过程。
其实发热是“症”而不是“病”,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冒、中耳炎、接种疫苗、出疹等,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宝宝发热,对待发热,爸爸妈妈不应仅仅关注于宝宝的体温,一定要甄别病因正确对待,科学护理、对症治疗,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宝宝发热
1、中耳炎
多见于宝宝感冒及鼻咽部疾病后期,由于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病原体及分泌物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症状
听声音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会加剧;若鼓膜穿孔,可见有脓液从耳中流出。
妈妈应该这样做
细心观察宝宝是否情绪烦躁不安、爱哭闹、有经常用力拉拽耳朵的动作,叫宝宝的名字时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无反应的现象;用手电筒观察宝宝耳道内是否有液体淤积或流出,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测耳内温度时,若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0.5℃以上,也应警惕宝宝的耳内是否有发炎。给宝宝喝奶或饮水时,要将他的头抬高,及时擦掉口中流出来的液体,并及时就医。
2、感冒咳嗽
感冒咳嗽是发热宝宝的常见症状,一般在感冒流鼻涕、打喷嚏1~2天后出现,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所致,有些也为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
症状
宝宝嗜睡、流鼻涕,常伴随发热;不喜吞咽或食欲不振,喂奶或药后容易出现呕吐。
妈妈应该这样做
检查宝宝的咽部是否有红肿,若咽部两侧能见到近乎球形的肿物,表面粗糙,有时伴有白色的附着物,一般提示为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应及时治疗。
3、疫苗相关性发热
由于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进入人体时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所以,疫苗接种后,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如发热等。
症状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一般不需处理,若接种部位红肿范围扩大且出现化脓,宝宝发热体温在38.5℃以上,则需到医院治疗。
妈妈应该这样做
日常护理中,接种部位要保持清洁,注射部位无需覆盖。如果发现宝宝疫苗注射部位皮下有硬结,疫苗接种后的头三天切忌热敷,这样会使局部充血,加重肿胀,妈妈可用湿毛巾为宝宝进行冷敷处理。
4、幼儿急疹
又称婴儿玫瑰疹,是6~18个月以内宝宝的常见疾病,以高热、皮疹为特点,多发生于春、秋季,潜伏期为5~15天。
症状
高热3~5天,体温可达39℃或更高,可伴有惊厥,退热后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
妈妈应该这样做
由于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因此无需特殊治疗。妈妈应注意让宝宝多饮水、多休息,给宝宝吃易消化的食物。宝宝高热时应及时退热,避免出现惊厥。
如何帮助宝宝退热?
1.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减少宝宝的穿盖,利于散热。
2.多给宝宝补充水分,让宝宝多排尿。
3.用温热的毛巾给宝宝擦身,利于皮肤散热。
4.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尽早进行物理降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
发生高热惊厥如何处理?
发生惊厥时,不要搬动宝宝,因为此时宝宝的肌肉僵直,搬动容易发生骨折;
尽可能让宝宝侧卧,使口水和呕吐物能顺利流出,保持呼吸通畅避免造成窒息;
用硬物塞在宝宝的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
惊厥通常会持续10~20秒,停止后应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出现以下情况要带宝宝去医院
1.拒绝喝水;
2.即使喝水较多,仍然很不舒服;
3.排尿很少、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
4.持续腹泻和/或呕吐;
5.发热已超过72小时。
以下情况立刻带宝宝看急诊
1.哭闹已达几小时;
2.极度兴奋;
3.极度无力,拒绝活动,如爬行、站立、走路等;
4.出现皮疹或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斑;
5.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
6.宝宝前囟向外隆起;
7.颈部发硬;
8.下肢运动障碍;
9.明显呼吸困难;
10.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