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超前学习短暂领先,危害却在小学三年级爆发

作者:亿童父母学院 05-08阅读:1600次

近日,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

简历中频频出现“高学历”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专有学术名词,让不少网民直呼“大开眼界”,更引发网友们的“吐槽”:

“别人家的娃从没让我失望过。”

“三个半月就开口说话,违反了人类发展规律。”

“幼儿园就会这么多,还读什么小学?”

“老师都没你懂得多,可以教老师了!”

……

牛娃简历是否有夸大嫌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难看出,“牛娃”的背后是一群焦虑的父母,一群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

专家指出,教育部一直明令禁止幼儿园教拼音等内容,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如果刻意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死板的机械记忆上,从而错失了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机会。

为什么会产生三年级效应

教育界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顾名思义,就是说在幼儿园、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现很好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成绩却下滑,跟不上学习进度。

这是超前教育的恶果。孩子在学龄前就认了太多的字,学习了太多本该在一二年级学习的知识,这让孩子在一二年级的课堂上如鱼得水,从而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哪怕交头接耳,哪怕不认真听讲,我也可以取得高分。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上课走神、不专心、不认真听讲的习惯。

除此之外,课程结构的设计也让这部分孩子逐渐失去优势,以语文为例,一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简单的字、词、句,孩子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但到了三年级,就多了许多其他知识,如看图作文、阅读等需要“用心”的内容。

数学也是同样,一二年级是简单计算,三年级开始出现一些概念,如果孩子只是简单的记忆,不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必然会难以理解概念,甚至抗拒理解概念。

“超前学习”危害这么多,是否意味着家长可以放弃做“入学准备”?着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华爱华教授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明确提出:入学准备不仅要准备,而且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但是准备的内容并不是拼音、识字和做算术题,而是学习品质的准备。

各位家长们,下面是华教授列出的几点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孩子的行为特征,快来评估一下您家孩子的学习品质如何吧!

● TA是不是充满好奇和探究?

● TA有没有时间观念?(学习的效率都在其中)

● TA学习时的态度,是不是认真和专注?

● TA对解决问题是否执着?是否很容易放弃?

● TA会不会很强烈要求让自己来?

● TA是不是经常对一些问题进行假设?如: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会怎样?

● TA是不是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包括学习用品)?

孩子升小学,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培养好习惯

常言道: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有的孩子上初中了还是丢三落四,不会自己收拾学习用具,这些不良的习惯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家长要培养孩子讲礼貌、讲卫生、守时、善始善终的习惯,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小学每节课时长约为45分钟,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坐不住,无法集中精神听讲,这就是缺乏专注力的表现。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做运动、陪孩子玩注意力的游戏来提高他们专注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控力。

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孩子6岁前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有的孩子上小学后,数学成绩不好,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读不懂题。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其他学科,更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远见、会思考,内心丰盈的人。

提高孩子的能力

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教具体的知识,比如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会自己整理书包、玩具、文具等,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会自己发现、区分事物的不同,学会简单地归纳,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等。

创造交往的环境

家长多创造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懂得团结、友爱、宽容和忍让,学会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那么,孩子在来年融入新集体时就会轻松自如。

对于这些准备,家长不用刻意花费很多时间,那些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将在我们的陪伴中逐渐发芽成长。如何才能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小编推荐一套书:亿童家园共育·家庭教育材料。

推荐理由

用过这套书的妈妈,告诉我们:

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良好的表达习惯让孩子有了好人缘;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跳跳绳打打球,运动统合能力的提升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和孩子玩玩数学游戏,孩子的思维更敏捷,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每天花10分钟陪孩子画画,读绘本,听听舒缓的音乐,孩子在喜欢的事情上变得更加专注和投入。

……

希望那些急于让孩子多学知识的家长,能更多地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做好了准备。超前教育的孩子在早年所体现出来的智商优势并非他们真实能力的体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才是支配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