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个孩子围着要老师给买糖,老师怎么办? | 幼儿园外出故事

作者:李跃儿芭学园mp 05-22阅读:5519次

买糖事件

在芭学园森林基地的一次外出活动中,意料之外的“买糖事件”成了此行的关键词。

面对孩子们的买糖“围攻”,老师如何化解,又如何引领孩子们从中获得成长?

文/刘忠媛(李跃儿芭学园森林基地教师)

这天一早,远远地从窗外传来几个孩子嬉闹聊天的声音:

“我们今天要去草莓园,而且是走路去,一定很好玩。”

另一个声音说道:

“妈妈你早点回家吧,下午我们就玩回来了。”

(草莓博览园外景)

我们这次社会活动本该在上周二,结果因北京初春的雾霾天延迟了,所以孩子们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去草莓博览园,已经开始憧憬那个高高大大的建筑里和我们院子里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人们都在做着什么……

(李跃儿芭学园森林基地的孩子和老师们整装出发)

安 全 非 常 重 要

社会实践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路途中的人数清点,路线控制(尤其拐弯以及岔路口),危险的器件,陌生人,活动的范围和注意的事项等等。老师要在不吓到孩子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提醒孩子注意到安全问题。

(芭学园森林基地的老师向孩子们宣告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天蓝蓝,水凉凉,我们一起去徒行。

背书包,拿水壶,我们都是小能手。

过马路,手示意,排成一排找队伍。

红灯停,绿灯行,安全第一我能行!

(和同伴一起说说笑笑去玩的时间最开心)

(在路口等等后面的伙伴)

草 莓 园 里 的 新 鲜 事 物

今天是工作日,人不算多。展厅里百花争艳,我们很好奇它们叫什么名字,喜阴喜阳?适宜生长在什么环境里?碰到一朵惊艳的花儿就都使劲凑过来,听老师读介绍版上的字。

(在花的海洋里我们一起做晨圈,向这里的一切问好)

穿过花海,听到前面咕噜咕噜的声音,孩子们发现了“推磨”,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想去了解体验一把。

(我们平日里做饭用的油用这个机器做的?)

(很早很早以前,吃上一口面粉要花半天的功夫。)

孩子们发现了自己以往生活中没有的元素,都站在自我的立场去探索了解,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人和我的想法一样,有人和我喜欢的东西一样”,彼此有了交流和接触,因此就产生了友谊。

你 是 真 的 假 的 ?

场馆里有一些假的场景和人,因为经验少,还难以迅速判断真假,但好的是,孩子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语言去了解。

(眼前一片白茫茫,是下雪了吗?)

远处有一对情侣在拍照,女孩站着摆了个动作,男士在拍照。这时一个孩子跑过去对着女孩问:“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女孩没有回应,孩子接着问:“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女孩还没有回应,然后这个孩子用手轻轻地拉了拉那个女孩的衣服,女孩一脸不开心地对着孩子说:“我在拍照,你走开。”这时孩子开心地说:“哦,原来是真的”,就跑开了。

社会活动,是带孩子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到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参观体验,让孩子初步了解人类生活的类型,了解与我们日常基础生活相关的内容。

否则孩子只处在家庭生活的内容之中,很少了解与家庭生活相关并支持我们生活的社会内容,以为只有家庭内部和校园的这些内容,认知概念会不够丰富。

(没有玩过不倒翁的孩子很好奇:为什么推不倒呢?)

(熊猫在安静的吃竹子,我们小声说话。嘘……)

(孩子们说这个是毛衣,你说呢?)

孩 子 们 被 糖 画 吸 引

放光的眼,轻快的步伐,闻着看着体验着,孩子们来到了糖果展厅。一大块一大块的糖,空气里都充满了甜甜的味道,不由得让我想到去年银杏班生成课程孩子们做的那首关于糖的诗歌。

(《如果我是一颗糖》——芭学园森林基地银杏班孩子和老师作品)

孩子们一进入糖的世界,就被一个做糖画的作坊吸引得走不动了。

一个个小眼睛吧嗒吧嗒睁大看着糖在师傅的手里被做成一个个形象的动物,真想一口吃一个。有孩子实在等不及了就用手去摸,店员说不可以摸,老师也在旁边提醒孩子们。

孩子们:我想吃。

店员:那你们要拿钱买。

孩子们:没有带钱。

店员指了指赵创(老师),对着孩子们说:他可以给你们买。

孩子们恍然大悟地对着赵创:给我买一个,给我买一个。

这下子有二三十个孩子对着赵创说“给我买一个”,赵创怎么办?

赵创笑着说:“看着这美味的糖,我也流口水了,可惜今天我们活动的目的是参观了解,没有计划购物,所以没有带钱来。”

孩子们一听说没有钱,吃糖的希望就要破灭。几个孩子接着说:不行,就得给我买一个,必须要买一个。

或许这是孩子和父母“交涉”时用的模式,看看在赵创身上管不管用。几个孩子还抱着赵创的腿。

要 给 孩 子 们 买 糖 吗 ?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一面是孩子们垂涎的糖,一面是如此强硬和要求性的口吻。我们想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什么?

“死缠烂打”就可以达到目的?

向别人寻求帮助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更让人舒服的方法?

应不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

延迟满足是不是让自己内在更强大?

自律和自我控制会不会伤害孩子?

就在我脑子里一闪念的时候,赵创说:“你们是不是特别想吃?”

孩子们点点头,赵创说:“那你们有自己带钱吗?”

孩子们说没有,其中一个男孩说:“我有一万块钱,但是在家里呢。”

赵创说:“我看到你们想吃,但现在这个时间,需要把钱给老板,才能换得一个糖画。”孩子们似乎被问住了,有几个孩子开始聊有没有带钱。

赵创说:“我们先不着急,来跟我过来先坐在一旁,我们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吃到糖。”

带 钱 的 娃 不 愿 意 给 大 家 买 糖

然后一行人跟着赵创依依不舍地走开糖画作坊,坐下来后,队伍里一个小男孩很开心地拿了21块钱举起来,说我有。孩子们瞬间被那21块钱吸引了,接着说给我买给我买给我买。

赵创见状说:“哇,看来想办法还是能找到钱的。”

那个孩子说:“我的钱只能给自己买,不给你们。”人群里中再次起波澜,孩子们个个希望破灭的表情。

有个大一些的男孩说:“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找人去借。”

赵创说:“哎,不错,我们可以找人去借。”

那个孩子顿时又一丝失落,可是找谁去借呢?

赵创见状:“你可以先问旁边的人。”大男孩就问身旁的老师,两个人就探讨起来了。

赵创试着问带着21块钱的小男孩:“你能不能拿着你的钱给其他人买糖吃?”

小男孩说:“不行,我还要吃呢。”

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没有最开始看到糖并以为能吃到时的迫切了,但失落是肯定的。如何在这个时候力挽狂澜,让孩子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可以心里装着别人?

因为“自我为中心”,因为同理心不足,因为自己还没有获得怎能给予他人,所以当人面对自我需求并且极度渴求的物质时想到的只是自己,而不会考虑他人,这是每个儿童都会有的状态。

怎 样 能 让 每 个 人 都 吃 到 糖 ?

在所有孩子都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时,赵创说:“我如果有一大把一大把钱,可以把所有糖都买到,这样我分享给你们,你们每个人都能吃到糖了,那太开心了,但是刚才在你们讨论的时候,我看了看我自己的钱包,里面只有25块钱,我决定用这25块钱买一个最大的糖画,分享给每个人。好,现在孩子们可以跟着我去买糖了。”

听到这里,谁还顾得上能吃多少,能吃到就是好的,都一股脑儿跟着赵创再次回到糖画作坊跟前。

赵创看到插着的所有糖画,只有龙的形状糖画最大,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30元。

赵创说:“能便宜吗?你们的糖真的太吸引人了,肯定很好吃,但是我们现在只有25元钱,能卖给我们吗?”

老板说不能便宜

赵创说:“老板,可以吧,实在不行,能不能给我们做5个小的糖,一个5块钱。”

老板说不行。

赵创说:“哦,你们应该没有做过这么小的吧,那能不能做10块钱一个的糖画,我们买两个。”

老板说不行,连续几个不行。

看看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直溜溜地盯着老板。老板这时突然说:“那行吧,这个龙25卖给你们,看孩子们可怜的,这老师真是的,这么抠。”

赵创笑着拿着糖说:“我们谢谢老板卖给我们,今天能吃到糖是意外收获啊!”

终于,在和孩子们提出问题、讨论、沟通之后,最后我们买到一大块糖,大家一起分享。

我想这个过程带给孩子的,比最开始赵创痛快地答应每人来一块,然后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们结账带给孩子的智慧要多的多。

但在此不同意老板说的那句“看孩子们可怜的”。或许在老板看来,孩子嘛,想吃就买,那么磨叽。但老师这么做,是带着孩子们体验和学习“面对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不懈地想办法,用积极的心理,不因为别人拒绝而失落,不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过程。

当所有孩子如愿分到一小块糖的时候,最后还剩下几小块,问题又来了,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剩下的给我,我还要吃。

赵创看状:“这样,现在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块,我刚才也尝了一点,特别好吃,但现在剩下的糖也不够每个人都再吃一块,我看到其他老师们也都没有吃到糖,现在怎么办?”

孩子们又开始讨论。最终源自于爱的传递,孩子们多数说老师们也很辛苦,他们也要分享到。就这样,我也尝到了一小块难得又甜蜜的糖。

从糖的世界走出来,我们吃过午饭,整装返回温暖美丽的森林幼儿园。

(芭学园森林基地牡丹班的孩子和老师)

(芭学园森林基地银杏班的孩子和老师)

最后我想说,幼儿园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什么行业技能,而是让孩子了解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以外还有怎样的领域,人们都在做着什么,以便使孩子知道有其他很多相关的领域在支持着我们的生活。

这也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厚重的安全和彼此相连的情感,孩子会更容易开放地接纳他人,并在生活中支持他人。

➤延展阅读,点标题即可:

李跃儿芭学园森林基地

地址:北京昌平雪雅小庄

2018年秋季入园咨询、报名电话010-61783922

互动话题:孩子要求买零食或者玩具时,您平常是怎么做的?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