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容易情绪激动,乱发脾气;有的孩子上课容易分心,左顾右盼;有的孩子磨蹭拖拉,无法控制……
这其实都是缺乏自我管理的“秘密武器”——自控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美国课堂的自控力训练方法,剖析幼儿情绪管理的秘密。
· 感受自控力
· 接受自己的情绪
·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感受自控力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自控力水平能够显著影响其成年生活质量。早在这项研究结果公布之前,美国的学校就已经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了。
美国的一些学校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情商教育的主题,在“自控力”的主题月,老师首先需要让孩子们理解自控力的概念。简单说来,自控力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只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自控力,老师首先会用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和“不能控制的东西”。
圆圈图由内圈和外圈构成,如下图:
这时,老师要告诉学生:只有我们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对于别人,我们是无法控制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控力,老师会玩一个“吹泡泡”的小游戏:学生在老师身边围成一个圆圈。老师吹出泡泡:
第一次的时候,老师吹出泡泡,小朋友们纷纷用手去抓泡泡,吹泡泡。他们会比赛,看谁抓得泡泡最多。
接下来,老师会告诉孩子们:我们现在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要抓泡泡的想法,即使泡泡落在你的鼻子上、身体上,也不要用手去抓。
这时,老师就会进一步向孩子们解释:这种很想要做,可是控制住自己不去做的行为就叫做“自控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不停地表扬有“自控力”的孩子:“看看Katie, 她控制住了自己,没有抓泡泡哦!”老师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很有效的。经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会对“自控力”有更深刻的体会。
接受自己的情绪
培养自控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美国老师会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
老师会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情绪。比如:开心,难过,焦虑,生气,无聊,嫉妒等等。这些情绪都很正常,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应该欣然的接受它:
然后,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练习感知自己的情绪,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现在很开心;有的则说:我现在有点难过;还有的说:我现在很焦虑……老师会引导孩子把自己当下的情绪用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做一个漂亮的“心形情绪图”,大家把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并标记在旁边:
每个孩子的情绪都是一个世界,这位老师则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地球上,或是做成情绪圆饼图(Pie Chart):
把情绪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情绪的美好,进而更好地接受它。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学习行为类型分类
孩子们了解了情绪,并懂得感受情绪之后,又怎样指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呢?
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老师会让孩子们先来分类——“自控行为”和“非自控行为”:
自我控制三步骤
美国老师会用交通红绿灯来形象地表现自我控制的三个步骤:
1.停下来(Stop): 平复自己的情绪
2.想一想(Think):想一想你想做的事是好的选择还是不好的选择?
3.做出行动(Act):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
第一步:冷静下来
自我控制的第一步——冷静下来,是培养自控力的基础。只有理性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在课堂中老师会用教学海报手把手教孩子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
① 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
② 借助外力:读书让自己冷静;画画让自己冷静;喝水让自己冷静;跑两圈让自己冷静。
③ 用计时器:给自己两分钟,冷静下来。
④ 回去工作:如果此时的你可以冷静下来,就可以思考一下刚才为什么生气或者激动了。
第二步:想一想
冷静下来后,就进入“自我控制”的第二步:思考。
老师会给学生举个例子,如“今天好累,不想写作业,就想看电视或者玩玩具”。面对这样的小情绪,你会如何控制自己呢?
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不写作业,明天就不能交作业,今天学的内容也不能复习,等到老师明天上课教新知识的时候,有可能听不懂。
在思考后,让孩子做出选择:现在马上去写作业,或者稍微休息一会再去完成。
第三步:做出行动
理论要在实践中去检验。
最后,老师会给孩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卡片,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在这些情况下,如何用自己的“自控力”来做出最好的选择!
罗伊·L·史密斯说过:“自控力宛若受到控制的火焰,正是它造就了天才。”
童年时期关于自控力的“情商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希望这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培养出高情商的好宝宝!
文编:星晴
资料来源:新校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