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会长“奶瓶齿”?元凶就是图省事儿的父母

作者:童之梦 06-07阅读:1218次

宝宝从长牙开始,就要开始注意他的牙齿发育了,特别是一直使用奶瓶的宝宝,在长牙后依然用奶瓶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奶瓶齿。一些家长觉得,反正日后是要换牙的,现在牙齿坏掉就坏掉,无所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宝宝出现奶瓶齿一定要及时防治,免得宝宝正常长牙的时候,牙齿没办法吸收营养。

什么是奶瓶齿

奶瓶齿是指已经长了牙齿,但还在用奶瓶吃奶的婴幼儿所患的一种龋病。日常生活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宝宝,还不等乳牙出齐,已长出的牙却变成又黑又尖的烂牙根了,这种现象大都是奶瓶龋所致。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身上,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时与此成为对比的是,下颌的门牙却很少看到龋齿。这种蛀牙往往是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造成饮品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发酵醣类,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婴儿长奶瓶齿的原因

奶瓶龋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喂奶方法造成的。人工哺乳的婴幼儿,一般是使用奶瓶喂奶喂水。当喂奶时,奶嘴在宝宝的嘴里恰好放在上下门牙的中间,奶头顶在腭部,吮吸奶液时,几乎能使所有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或糖水里,这样,在宝宝吸奶获得营养的同时,口腔的细菌也借有利条件而生长繁殖起来。如果喂奶不定时,无限延长牙齿在奶液里浸泡的时间;或为图省事,哄宝宝含着奶瓶入睡;或喂奶后,宝宝很快入睡,无法清理口腔,使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形成残根或牙渣。

奶瓶齿对宝宝的危害

有龋齿以后,食物残渣容易藏在里面,刷牙时很难清除干净,而且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被破坏了,已经失去了保护层,这样下去龋齿会越来越严重,还会引起炎症,如果损伤到神经后,孩子就会经常感到牙疼,不仅痛苦,还影响进食,影响营养的摄入,影响头面部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损害。

。显而易见,奶瓶龋所带给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

1.导致咀嚼功能降低

乳牙龋蚀后,可致咀嚼功能降低。多个牙牙冠破坏严重时,可致乳牙冠长度缩短、咬合高度降低,对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恒牙列的形成均带来不良影响。

2.导致宝宝地包天

宝宝在断奶之前,奶瓶是最好的喂养工具。但是,在喂养宝宝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喂养的姿势,最好是45度角抱住宝宝,使得奶瓶与宝宝形成90度来进行喂养,这样可以避免宝宝日后变成“地包天”。

3.不利于宝宝长牙和学习说话

长期、过度使用奶瓶会让舌头和上颚承受过多的挤压,造成宝宝牙齿长不齐。宝宝学说话后,奶瓶使用不当甚至可能会导致说话含糊不清的情况。建议在宝宝10个月后,就要慢慢训练用杯子代替奶瓶,直到戒掉奶瓶。

如何预防奶瓶齿

1.正确掌握喂奶时间和次数

每次喂奶时间一般限定在15分钟左右,当宝宝长到7、8个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时,应该让宝宝在20分钟内喝完,不要任其边吃边玩拖很长时间,避免使牙齿受腐蚀的时间加长。

2.不能含奶瓶入睡

父母不能为了图省事,就让宝宝叼着奶瓶睡觉。要是宝宝已经习惯了,一定要尽快纠正,或者在奶瓶里装上温开水也行。

3.宝宝口腔清洁要到位

宝宝的口腔环境卫生也很重要,每当喂完孩子奶后,必须用清洁棉签或温巾给宝宝擦拭口腔、齿龄及乳牙,即使还未出牙也要进行清洗。可以适量地喂白开水,还可用消毒过的纱布蘸清水为宝宝擦洗牙面。

4.尽早换掉奶瓶

宝宝断奶后就尽早抛弃奶瓶,改为用小勺子或水杯喝水,并且让宝宝养成饭后一定要漱口的好习惯,再由漱口慢慢变成自己刷牙。

5.培养刷牙习惯

宝宝两岁之后,妈妈可用宝宝专用的牙刷,在宝宝吃过东西后及睡觉前刷牙给宝宝刷牙。

6.口腔检查别忽视

宝宝长出乳牙后,要定时去口腔科做检查,以便问题能及时发现,尽早接受治疗。

奶瓶齿需要治疗吗

宝宝牙齿开始损坏时,一般刷牙会很难刷掉牙齿中间的食物残渣。牙齿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这层保护层一旦被破坏了,就会使宝宝的龋齿越来越严重。宝宝的乳牙不能过早地被坏牙占据,否则宝宝稚嫩的肠胃功能也会因此受到伤害。而且宝宝一旦出现坏牙,他们咀嚼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差,更有甚者因为牙的问题而影响长相。所以,所以,一旦发现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乳牙过早破坏,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咀嚼功能不能得以完全发挥,影响头面部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损害。

婴儿长奶瓶齿怎么办

奶瓶龋由于多个牙齿、广泛性龋坏,治疗时首先进行药物治疗。以涂药方法治疗龋病主要适用于龋损面广泛的浅龋或剥脱状的环状龋,不易制备洞形的乳牙,这类龋损常见于乳前牙邻面和唇面,有时也可见于乳磨牙牙合面和颊面。

若有条件时应尽量作修复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并不能恢复牙体外形,仅起抑制龋蚀进展的作用。所以去除病变组织,恢复牙体外形、提高咀嚼功能的修复治疗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