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作者:女性之声 07-28阅读:3317次

反抗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反抗行为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第一反抗期”是儿童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表现。幼儿一般从2岁起进入“第一反抗期”,4岁左右达到高峰。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待呢?其实,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到清晰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


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比如大人说:那个加电的插座很危险,千万别动,当心电着你,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关注一下,要么用手去捅一捅,要么用小棍什么的去动一动。还比如,当大人强调:快点吃饭,别磨磨蹭蹭的了,再看宝宝,就在那给你拖拉啊,磨蹭呀。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们可以环顾四周去观察,在此不多举例了。


原因之三:孩子的“单向思维不容忽视”


“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家长只需要冷处理或者装看不到,亦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也不用去焦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方法一: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


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只需要提醒或者郑重告诉孩子一遍或者两遍就够了。如果他们仍在自顾自地做着手里事,或者在专注于玩儿时,请不要再说第三遍了。因为孩子压根就没听你说啥,更没有去执行的意愿。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话就显得唠叨了。


面对充耳不闻的孩子,请家长冷静地走到孩子身边,不妨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孩子,这时你会发现专注于手里事情的孩子,会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你的身上,抬起头望着你。这时你就能够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和表情交流,这也意味着你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尽可能不要用命令的话语,而是用请求帮助的口吻。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非常愿意帮助人,甚至他会毫不推辞地愿意接受你的请求。


方法二:制定家庭规则,少去唠叨说废话


很多家长忽略制定家庭规则这点,这对于引导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关注规矩,让孩子清楚,规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不是给你小孩子一个人用的。当我们的父母都来做遵守规矩的模范时,孩子便也习惯于遵守了。


对于处于游戏状态下的亲子沟通,比如孩子越制止越不听,越追越不老老实实吃饭的宝宝们,请家长们干脆还是不要做无谓的叮嘱了。比如对于吃饭,实行分餐制,一人一份,饭前做好就餐规定:必须认真吃饭,如果拖拉磨蹭,大家都吃完了,你还没有吃完,不好意思,我们就收拾碗筷了。当孩子真看到因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时,下一次,他自然就有了经验和教训,好的饮食习惯很快就会养成的。


在这里郑重提醒家长们:不要唠叨孩子,唠叨孩子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唠叨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唠叨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方法三: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 ,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


对待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宝宝们,家长无需急三火四地给他们讲道理,更用不着武力来制止孩子,只需要冷静一些,用注意力转移法,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便可以让孩子顺着你的思路走了。


有时一些家长非要给孩子讲一番道理,来证明孩子是错的,这种方法不可取。对孩子来说,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成人语言并不会完全理解,这时对孩子讲道理,孩子哪能听得进去呢。相反家长会越讲心里火气越大。另一方面孩子的单向思维仅关注事物本事,并不会一定要实现,只是想法罢了。


注意力转移法,家长要灵活运用,在宝宝们闹情绪的时候,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同时也避免激起孩子的倔强心理。

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

编辑:张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