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命的成长和创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是他自己成长的,是不限空间的,不限时间的,是不限于某一个领域的。
——孙瑞雪
认知,在真实的生活中发展
文丨孙瑞雪
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我们知道,书本知识并不是儿童要学习的全部,有时甚至不是大部,有时甚至不是主体。书本知识首先需要一个装载它的心情和有意装载它的大脑。这些知识在装载中必须由求知的心情和活动的大脑激活,否则就算是装进去了,那是死的,也没有用。
我们也知道,环境的差异容易启动儿童的思考功能。把思考这件事从成人提前到童年,这才是最根本的早慧。爱和自由不仅是儿童的根基,也是成人的理想,而且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抑郁变成快乐,把快乐导向精神。
一位妈妈这样对他的孩子说:“玩、玩,看你长大了干什么去,去要饭吧!”孩子和妈妈毕竟是在不同的世界里,“长大以后”对孩子那还遥不可及,他想象不出来。孩子对妈妈说:“我能感悟生活就是一种知识。我就能生活得很好!”他们就是这样各说各的。在未来问题上,他们不可能不各说各的。
样样总是被阿姨、叔叔问:“你在那个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刚开始样样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懵懵懂懂。阿姨问:“学唱什么歌了吗?会背诗和数数吗?”日子久了,样样逐渐明白了这样提问的含义。
有一天一位阿姨又问时,样样认真想了,然后回答:“我学会了调解我的情绪,还学会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妈妈和阿姨都愣住了。
事实上,由于我们习惯以现成文化的既定模式来思维,我们无法同这种在自由中成长的孩子形成一种真正的共识和互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再去真正地了解他们。所以,在“爱和自由”这所学校里,我们需要使每一位老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乃至于保安门卫,都要从意识的深处认同这样一个想法:孩子生命的成长和创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是他自己成长的,是不限空间的,不限时间的,是不限于某一个领域的。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分钟起,学习就开始了,开始了一个自我创造的历程(除非他偏离了生命成长之路)。这样一个观念真实地进入到人的身体后,逐渐内化成行为的细节,而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许多人想的和做的总是分离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不限制孩子的人,成为不再使用我们自己的成长经验的人。
从自由开始做起,从自由开始改变。就这样开始。只要开始就好,开始了,我们才有机会做到。当我们触及我们内在的真实时,和孩子一样,我们成人的成长也开始了。一旦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也就有了希望。这是做和孩子有关的工作的最好回报。
成年以后再寻找自己,因为你有了很多附加的多余内容,所以你先要做人生的减法,减掉那些被他人添加在你生命中的东西,内在逐渐空了,精神胚胎就显现出来,成长就又开始了。当然做减法的过程充满了痛苦。
成长,这已被我们当成一个原则,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园长和教师的必修课。否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要管制孩子的心态,因为这些是我们过去的成长经历,是已经习得的,是社会文化,是已经渗入我们血液中的东西。它会悄无声息地、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正在建立的东西之中。我们会一看到孩子在教室外面就难受,就控制不住地要去说:“进教室去学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状态,那就会破坏这个学校的文明和学校自然的景象。
所以,马斯洛才说:“一切罪恶,都是因为人对人的控制而造成的。”发现逻辑,必须使用逻辑,这才叫学习。
未完待续
一天,我在人体课上给孩子们上“我们的成长”这一内容。课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澄澄:哇!乐乐,你长大也会当爸爸!
乐乐:哈哈!澄澄,你长大也会当妈妈!
齐齐:那你们两个会结婚吗?
Apple:哎呀,他们才这么小,结婚离他们还远着呢!
田圆老师 广州市越秀区恒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