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教不批评不惩罚,只需3步让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简单实用

作者:丁丁育儿 08-25阅读:4329次

人人都喜欢有礼貌,主动打招呼的孩子,所以,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教孩子“叫爷爷奶奶”、“跟阿姨说早上好”、“跟老师说再见!”

可孩子呢?要么低着头,装作没听见,要么躲在家长身后,任凭家长怎么说,怎么拽,就是不出来。

这真是令家长跌面子的事情,免不了情绪失控,责骂孩子两句,“真没出息”“脸皮儿至于那么薄嘛”“以后别出来见人了,连话都不敢说。”

家长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我曾经也和大家一样生气、烦恼,因为我儿子也曾经是一个闷葫芦,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碰到熟人,他视而不见,视别人为路人甲,为此我尝试了很多办法,也失败了很多次。

在这里,我把自己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都和大家分享出来,不成功的能让大家引以为戒,成功的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与帮助。

失败的教训

1.说教法

最开始发现儿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时,我和他讲了很多道理,告诉他和别人打招呼会让叔叔阿姨喜欢你,爷爷奶奶夸你是个乖宝宝等等,根本不管用。

然后我又采取了故事法,给儿子讲一些有关懂礼貌的故事,依然是煮皮不煮瓤,不进味,不管用。

2.批评法

经过一番说教,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儿子还是不与人打招呼,我就一改以往的和颜悦色,开始批评儿子,“你必须和人打招呼,不打招呼的孩子没教养!”孩子耷拉着脸,十分不高兴,实在逼急了,才嘟嘟嚷嚷地说一句“阿姨好”,搞得别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还关心地问:“沛泽,你怎么了,不高兴啊?”弄得我很狼狈,还要和别人解释半天。这一招数再次宣告失败!

3.惩罚法

儿子不爱打招呼的毛病始终没有改掉,我的方法也逐渐升级加码,我开始惩罚他,“你要是不与人打招呼,回家就不许吃饭”、“你不与人打招呼,我就不给你买那款手枪”。

前一种惩罚方式,效果不是很好,他会顶撞地说,“不吃就不吃,反正我在幼儿园吃饱了。”

后一种惩罚方式,效果很明显,但是我不能总用物质诱惑啊,后来竟然演变成我一让孩子与人打招呼,就与我谈条件的地步,“妈妈,我和阿姨打招呼了,你给我买魔幻陀螺吗?”

成功的方法

历经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这个方法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期望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儿子,走出幼儿园门口时,很多小朋友都与门卫爷爷说再见,门卫爷爷很高兴,“你家儿子真懂事,你教的真好!”当听到门卫夸奖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时,我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儿子很纳闷地问我,“妈妈,你叹气干吗?”他这么一问,让我灵机一动,就有了注意,就对儿子说:“我好羡慕那位爸爸呀,你看门卫爷爷夸奖他,他多高兴啊!要是夸奖我就好了。”

儿子立马就低下了头,我知道他因为自己没礼貌的行为感到内疚了,内疚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偶尔试用一下,还是蛮管用的。这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妈妈多么希望你能像那个小朋友一样主动与人打招呼啊!”

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好让父母生气而内疚,此时,我们要抓住孩子内疚的心理大做文章,当然,不是让大家去批评孩子,你一批评孩子,他就不会感到内疚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遭到爸爸妈妈的批评了,心里就平衡了,就不再内疚了。

此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期望,把你对孩子的期望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你想让他怎么做,这时孩子为了缓解内疚带来的不舒服,往往会满足父母的期待。

第二步,鼓励

第二天,儿子走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脚步就慢了下来,听见别的小朋友高兴地与门卫爷爷打招呼,他也有些跃跃欲试,我看穿了儿子的心思,就对他说:“小声一点也可以的。”

儿子走到爷爷面前,小声地说了一声“爷爷早上好!”我立马对儿子说:“不错,你看爷爷多高兴,都笑了。”门卫爷爷很配合地夸奖了儿子几句,儿子蹦蹦跳跳地就跑进了教室。这一天儿子的心情都很好。

其实,有些孩子不与人打招呼,并不是打心理不想与人打招呼,而是因为害羞,不敢开口,所以,当他有开口的欲望时,哪怕是那么一点点,都要鼓励他。也许你的鼓励并不能让他马上开口,但你在他每次有开口的欲望时,都去鼓励他,一定有用。

第三步,赞赏

当儿子品尝到与人打招呼的快乐后,我又给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就是赞赏,让他的这种被人肯定的快乐心情得到强化。在儿子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或者对他说,“你今天的声音比昨天洪亮,很自信嘛!”

注意,我们在赞赏孩子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说:“你真棒!”这样说太假了,会让孩子觉得你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发自内心的赞赏应该是有实质内容的,要具体化,别看孩子小,他还是能够听出你是真赞赏他,还是敷衍他。

其实,“期望——鼓励——赞赏”这三步法,可以用到很多地方,不只是让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批评惩罚孩子,其效果好不好,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批评惩罚往往是家长在情绪激动时不自觉地采用的方法,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解决不了问题,还搞得亲子关系紧张,还是尽量少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