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该如何帮孩子躲开?
夏天,父母带孩子到游泳池游泳是常有的事。那是一个大人小孩不分的游泳池。一位妈妈临时要返回储物室拿毛巾,便将5岁的女儿托给身旁一位“热心”的老伯临时照看一下。回来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女儿被老伯用力捏PP,女儿正皱着眉头大喊妈妈。妈妈虽然有些生气,但似乎觉得对方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举动,她瞪了老人一眼,便牵着女儿离开了。
她带女儿回家后过了半个月时间,这位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还跟妈妈说:“我被捏痛了,那位爷爷好讨厌……”妈妈越想越担心,担忧女儿因此有了心理阴影,影响未来。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留言。
▲小朋友被“骚扰”了,会带来心理阴影吗?
有年龄区分。
一般来说,儿童期的性心理与青春期的性心理不同,前者仍旧处于性萌芽的阶段,生理和心理是懵懂的;而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已经接近成熟,所以,才有最近网上一位女生因为被班主任“摸”而抑郁至跳楼的事情。
简言之,孩子年龄不同,被骚扰带来的心理影响不同。美国性心理研究学家Irene Hanson Frieze有研究发现,幼儿期的小朋友如果只是被一次抚摸,一般不会带来严重的情绪伤害,也不轻易有心理阴影;如果是反复的长期的骚扰或具有强迫性质的,便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和阴影。
所以,如果父母见到孩子只有一次被人不怀好意地抚摸的经历,建议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强烈的行为反应,事情本身没带来伤害,孩子反倒被父母吓坏了,这是糟糕的做法。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私底下跟坏人交涉,尽快让孩子远离伤害源即可。
▲如果是较严重或频繁的伤害,孩子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
1、孩子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爱哭爱闹,或突然爱打人;
2、长期做噩梦,噩梦后孩子的情绪或噩梦的故事形式相近;
3、孩子突然对某些人或某些地方感觉害怕;
4、突然做出像小宝宝那样的行为,比如牙牙学语、吃饭用手抓、啃咬玩具、频繁尿床;
5、在跟大人或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可能会说:“你要不要吃/抓我的XX(隐私部位)啊”……
倘若孩子已经多次或频繁地遇到这样的经历,并且孩子已经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父母除了第一时间带孩子远离,还要给孩子正确的心理引导,比如:
视具体情况,看是否要给孩子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
明确告诉孩子,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后不要任由别人那样做;
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愉快的经历,就像白纸上的错字一样,用橡皮擦擦掉了,就有机会重新写;
父母尽量在态度上表现得不以为意,不要让孩子以为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更不要指责批评孩子。
▲即使婴儿期的不良“抚摸”,也可能会留下阴影
有一位朋友,已经是别人眼里的老姑娘了,长得很清秀,但就是不想成家。她跟我说,每次跟异性有较为亲密的肢体碰触时就有恶心感。在她的记忆深处,有个感觉“怪怪的场景”——妈妈把她放床上,没多久,一只指甲黄黄的大手开始碰触她,她感觉疼痛,张开嘴巴大哭,最后还吐奶了。长大后,这个“怪怪的场景”时常在她脑海里浮现。她开始有意识地问妈妈一些事情,她的妈妈说,当她7,8个月大时,家里来了位装修工,爱抽烟,十只手指甲被烟熏黄了。
有关儿童的记忆,幼儿说经常提及。孩子们常常会忘记4,5岁前的大多数事情,那些感觉危险、带来强烈恐惧情绪的事情一定会记得,这是幼儿期的记忆机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塔斯曾经采访过一群幼年遇性伤害的成年女性,八成的受害者曾经记得当年的细节,一成的受害者会不经意地在脑海里回想起来。被“污染”的记忆,就像踩在水泥地上的脚印,难以忘记。
▲作为父母,遇到孩子被“摸”等骚扰经历,我们该怎么办?
除了幼儿说上面提及的,即第一时间让孩子远离这类伤害外,父母们还需要做到下面两点:
1、教会孩子分辨:哪些是正常的碰触,哪些是不良的抚摸?
正常的碰触,比如
妈妈对宝宝的抚触;
大人帮小婴儿洗澡时碰触皮肤;
陌生人不小心碰触一下,即使是敏感部位。
不良的碰触,比如
不怀好意地频繁抚摸孩子身体非隐私部位;
孩子身体的敏感部位被频繁碰触;
对方用身体的隐私部位碰触孩子的身体。
父母应鼓励孩子被不良碰触时,要立即离开,并且告诉家长。
2、养成亲子交谈的习惯
我们很多家庭没有亲子交谈的习惯,有些父母工作太忙,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说话不可信,更有些父母觉得跟孩子交谈太罗嗦……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良好的亲子沟通要从小培养,养成习惯后,孩子长大也会习惯跟父母交流,这是很好的家庭沟通的方式。父母能从小朋友的话语中,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发现孩子可能遇到的危险事情。
记得一个揪心又后怕的故事。
去年有一位爸爸跟我说,某天睡觉前,他4岁的儿子说:“爸爸,我要告诉你一个有趣的故事。”
“爸爸很累,明天讲吧。”爸爸的直觉是孩子要讲幼儿园的一些无聊事。
但孩子情绪雀跃:“爸爸,真的很有趣!”拗不过孩子的坚持,爸爸便坐起来听。
小男孩说:“今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王老师说我的小JJ很可爱,然后他让我站在桌子上,他张开嘴巴舔呀舔,我觉得很搞笑……”
看着孩子一脸天真,爸爸脑袋一片空白……
幸亏孩子坚持“讲有趣的故事”,才及时阻止了“一场悲剧”继续。父母跟幼儿园交涉后,孩子转园了,父母也没再跟孩子提过这件事。
孩子们成长的小天空,有时会飘过一些乌云,爸妈们要懂得给孩子撑开雨伞,静候天晴……
关键字:性伤害、性教育、保护孩子、幼儿心理、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