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
整个九月的幼儿园门口都弥漫着咸湿的气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里面孩子在哭,外面的家长也哭成一片。九月的每一个星期一对于很多幼儿园新生的父母来说,都是一场必须面对的人生煎熬。
作为一名和幼儿教育相伴几十年的幼儿园退休校长,上海特级教师姚蓓喜看到过各式各样的宝宝。但不管怎样性格的宝宝,当他们走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谓的分离焦虑症。当然表现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宝宝会哇哇大哭;有的宝宝开始大闹;有的宝宝不吃饭不睡觉嘴里嘟囔着要妈妈来;还有的宝宝闷在一角抽泣也不参加活动,一旦有其他小朋友哭起来,他也会跟在后面哭。有些躲在门外的家长看到宝宝这种表现,心里难免不舍。
不仅如此,宝宝的分离焦虑可能还会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位于北京西路上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陈津津告诉我们,孩子的免疫状态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有种说法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前半年是疾病的多发期。
所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初,家长和老师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保健教育和疾病预防。
澎湃新闻:别家宝宝能够自己玩,自家宝宝要黏着爸妈,是宝宝不如别人吗?
曹莉萍:幼儿的行为是有差异的,不能简单地认定待在家长身边的幼儿一定是适应能力差的。这些差异主要与幼儿的气质类型表现有关,如容易型的幼儿,易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迟缓型的幼儿,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这也和幼儿是否有适应新环境的经验有关。
因此,给家长的建议是:给幼儿多些适应时间,不要给幼儿施压,更不要把身边的幼儿硬推出去,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与特点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和宝贝们一起玩。
澎湃新闻:宝宝之间常常发生争吵、抢玩具,幼儿园的老师会如何处理?
曹莉萍:这种现象对于新入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是正常的,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因为他们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依靠动作进行表达。他们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对他们来说,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一种交往方式,是学习交往技巧的开始。
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我们让幼儿知道打人、咬人、抓人不好的(千万不要用负面发泄的方法),同时,可以通过语言与动作的同步示范,鼓励幼儿积极模仿,逐步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是个需要不断强化与引导的过程。
澎湃新闻:家长担心没有自己的帮忙,孩子会不会吃不饱?
曹莉萍:我们要理清幼儿独立进餐的好处是什么?幼儿独立进餐获得的不仅仅是自理能力,还有手部小肌肉的锻炼与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更使幼儿的自信心获得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
我们在给幼儿配餐时,不仅考虑色香味,还要切得细、小、碎,与此同时做好米面配、水果搭配,既引发幼儿饮食兴趣,又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且弥补幼儿自己进餐能力较弱的不足。在进餐时,老师会有意识地安排吃得快与慢的、饭量大与小的孩子坐在一起,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作用,对于有困难的幼儿,老师、阿姨也会提供适当的帮助。
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用“两把调羹法”:成人喂一点、幼儿吃一点。即便幼儿吃得再慢,也鼓励他独立吃完。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澎湃新闻:玩具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曹莉萍:玩具对幼儿意味着玩伴和认识世界的工具。玩具可以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稳定焦虑情绪。但是,玩具不是万能的。
幼儿园会营造温馨的“家庭式”环境,设计贴近幼儿生活、游戏兴趣的活动,亲人般地予以呵护,如对幼儿的搂抱、抚摸肌肤、热情应答等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让幼儿的情感依恋逐渐从家人转移到教师、阿姨身上,有效地帮助幼儿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澎湃新闻:宝宝有情绪反复,说明了什么?
曹莉萍: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外来刺激的影响,出现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现象。
澎湃新闻:宝宝不愿意接受生活作息规范怎么办?
曹莉萍:我们还是要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来分析。由于宝贝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作息也各有特点,而且低年龄的宝贝对环境的适应较缓慢。所以不愿意接受的行为表现是正常的。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安排的集体活动较少,大多数是松散的、个别化的、家庭式的灵活多样的活动,支持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要增强家园共育的意识,调整好家庭的作息,逐步向幼儿园靠拢,帮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学习良好的作息习惯。
澎湃新闻:过敏的宝宝在幼儿园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曹莉萍:公立幼儿园都配有保育老师,对于每个班级配的饭食都有健康档案记录在案,详细记录了每个班的孩子吃什么,忌口什么,过敏原是什么。因此一旦当天的伙食是过敏宝宝所忌口的,厨房会单独为这个孩子专门配餐以满足其要求。
每晚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