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办公室有位北方来的同事,普通话说得贼6,偏要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贵阳话来笑死人。“搞哪样”“四嘞”“我咋个会晓得”……这不,办公室另外一位同事吐槽:“你这方言说得和我家儿一个味道。”
这位同事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每次来办公室都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小朋友从小就说普通话,贵阳话倒是能听懂,但说就为难他了。
现在孩子的学习环境极大多数为说普通话,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了照顾孩子的语言环境,也和孩子说普通话,可普通话不标准说成了贵普话怎么办?
有人说语言嘛,能表达清楚意思、让对方听得懂就行了,必要时还能用肢体语言辅助;有人说语言的魅力在于多样性;有人说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最好统一。暂且不说这些,先来看看贵阳家长的普遍情况!
方言派
@随遇而安:我和孩子说方言,因为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没有教普通话,孩子说我们的普通话没有他的标准。
@李爸爸:我们普通话讲不好,都是用方言。
@王竹:我们都是贵阳话。
@清清木子:我家贵阳话,普通话不标准,不要学成贵普话。
普通话派
@糖果罐:从小和孩子说普通话,就是为了孩子交流不要有困难,方言孩子慢慢会听得懂。现在孩子不会说方言,只能听懂。
@冰雪:我和孩子爸在深圳认识,从认识就说普通话,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全说普通话。
@珍仪本草8味中药植物黑发:没孩子时看见别的家长和孩子说普通话觉得不以为然,自己有孩子后就不自觉的与孩子说普通话。有时候给孩子表达爱、关心等就会感觉到普通话更容易表达,方言说妈妈爱你之类的话感觉怪怪的。
@敏:孩子一年级,和他说普通话,开始没统一的时候,孩子学说话都乱了,因为我和爸爸不是同一个地方的。
@春光明媚:我家也是说普通话,我好担心他以后长大了不会说方言哦。
@云淡风轻:从小就说普通话,贵阳话能听懂,不会讲。
@红青:因为我和孩子爸爸不是一个地区的,口音不一样,一开始说话的时候是我家的方言,孩子奶奶家说我们的方言连大人都听不懂。孩子两岁去幼儿园后说普通话,后面就一直说普通话了。
@小佳:我爸妈这边都说普通话,孩子也是他们带,所以我家说的就是普通话。
@云蕊:小孩从小讲普通话,我们和他说时就讲普通话(贵普话),大人间就讲贵阳话。小孩从小就讲普通话,不会发生我们有时在外地和别人说贵普话别人听不懂的情况,且对学习也好啊(起码拼音音调不会错)。
@htao4530:我们说普通话,方言说得像外地人。
都说派(含贵普话派-_-)
@宸宸:方言也说,普通话也说,分场合。
@杏:孩子3岁10个月,和娃、娃爹说普通话,和姥姥说方言,现在娃大多讲普通话,偶尔会冒出一些方言的词。
@小麦:方言和普通话都说。
@Laura:方言和普通话都用,随心情。
@青:贵阳话、客家话、江苏方言,三个地方方言加上普通话。
@杨妈妈:我家说的是贵普话,孩子上幼儿园比较小,上幼儿园回来就会和我们说普通话,我们也顺着孩子说普通话,但我们普通话不标准,有的事情普通话不知怎么表达的就说成贵普话了。
小编和家长聊天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从小与孩子说普通话的家长,大多数担心孩子长大不会说方言;从小与孩子说方言的家长,有自己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的原因。
那家长从小和孩子说普通话还是方言好呢?为此,小编采访到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宾阳老师,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普通话、方言魅力各不同
普通话是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民族大融合,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克服交流障碍,促进社会交往。
地方语言保存了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语言渊源、饮食、气候都有一定关联,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语言(方言)可以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传承。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中,地方语言甚至会对一个地区的人们面部、鼻腔、口腔变化有一定影响。
可以说方言是非物质文化中的一个支流,与普通话是并存的。
使用场合不一样
家应该是一个自然、放松的环境,家长或长辈不用刻意为孩子打造一个“普通话氛围”,也不用担心孩子上学后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
就交流时间而言,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于在家的时间。在学校,老师有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接触、学习普通话的良好环境。
在家里,当不具备说标准普通话条件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必要顺着孩子说普通话,长辈说起来辛苦,有时候甚至词不达意,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即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也建议与孩子说本地话,这样对于孩子的母语而言,至少他会两种语言,普通话和方言。
甚至一些孩子还会刻意说一点贵普话,这不仅能增加亲切感,还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所以每种语言都有它的可爱、可用之处,家长不必过于纠结。
没有所谓的界线
家长们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在家到底是说普通话好还是方言好?是多语言环境好还是单语言环境好?
其实啊,大家都知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表达出来是语言,书写出来是文字,二者一个是外壳一个是内涵,无论是地方话还是普通话都属于我们的母语,都能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交流,这便是极好的。
如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会说普通话,却一定要和孩子说“贵普话”,可能导致孩子说的普通话充满“塑料味”,说方言或说标准普通话的人都听不懂他在表达什么。
会说方言就与家人说方言,不会说方言就说普通话,家庭中最重要的是亲情的流露和相互的理解、学习,不需要明显的界定说普通话还是方言,因为语言最根本的目的是沟通。
二者都会说最好
从孩子大脑发育的角度来说,语言的多样性更利于孩子大脑的开发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如果孩子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流利转换,孩子的大脑语言区域会更加发达。
有的方言和普通话只是有些字、词发音不同以及特定的表达不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语言的不同之处,相对来说语言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小编从小说方言,直到上大学才开始说普通话,这中间有个适应期。现在上班每天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下班和同事还是说普通话,偶尔用普通话说方言,例如,请用普通话读出来→“我刚才拧瓶盖手上拧出了一道路路”“哎呀,千翻得很”“我脖子上长了一个米米”……大家也乐在其中。
方言是乡愁的来源
有时又是交流的障碍
普通话是大势所趋
偶尔又少了一点乐趣
如果普通话+方言信手拈来
再把英语学得6一点
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夸张了哈
但大家能意会小编的意思吧?
嗯,那就好
黔学帮
稿件作者 /小编亚亚
页面编辑:小编新一
编 审:小编崔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