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妈原创,来自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
1
在德国一个公园的游乐场上,发生了几件有意思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当时悠悠正在坐着荡秋千,一个看上去很温柔的小姐姐跑过来,她试着从侧面用手抓住正在荡得很高的秋千。一开始失败了,她又试了几次,动作显得有些不太寻常。
我关切地问她:“需要我把秋千停下来让你爬上去吗?”
她摇摇头,然后迅速地随着秋千摆荡的惯性跃上了秋千,身体麻利地钻进连接秋千的两绳之间。
我以为她会就此坐在秋千里,没想到她两手轮流抓紧绳子,华丽地转了个身,一眨眼功夫,站了起来,做出一副英姿飒爽的姿态对着我笑!
啊哈!我恍然大悟,原来她刚才上秋千的动作显得有些奇怪,是因为她不想爬进秋千里坐着,而是想站着荡。如果只是想坐进来,那爬上来的难度要小很多。可是这个小姐姐想趁秋千仍在摆荡的时候爬上秋千,并站着荡,那难度就上升了不少。
我佩服地看着眼前这个身手敏捷的小女孩,一边的悠悠也不甘示弱了,她不安分的双腿弯曲起来。
“悠悠,你在干什么?” 我的话音刚落,只见她在荡得天高的秋千上噌地一下也站了起来!
“WOW!” 我和老公异口同声地发出惊叹,赶紧提醒她手要抓紧。我都不知道娃是什么时候get到这个技能的,反正不是我教的。
还记得她三岁时,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她,从院子里看到她正站在同样一个圆形秋千上从容自得地荡秋千,而坐在秋千里的,是个比她还大一岁的小男孩。
那一瞬间,我猛然发现:悠悠长大了,在我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她已经学会了好多东西。
2
在悠悠和小姐姐荡得正high时,这两个小男孩做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哥哥直直地站在秋千后面,并且越来越靠近秋千。
看着孩子的危险动作,而他们身边没有任何大人陪同,我紧张地提醒了他一句:“小心!秋千要撞到你了!”
可是这孩子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完全不理会我的忠告,继续着他的危险游戏: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踱,每踱一步,就停顿一会儿,看到荡过来的秋千离他的脸还有一段距离,他就得意地再往前踱一小步。
我和他分别站在秋千的两面,从我这个角度看,有好几次我都以为秋千要撞到他的脸了,着实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然而,这个男孩胸有成竹,又喜欢冒险,继续一点点往前挪。
就在秋千距离撞到他的脸不过几厘米距离的时候,他两岁的弟弟在旁边说道:“你要是再往前走一步,你就要被撞到了。”
男孩觉得在弟弟面前挑战成功,一转身又和弟弟去玩别的了。
3
小女孩和小男孩干的这两件事,可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被荡起来的载人大秋千撞到会有多么疼,大家可以想象。可是,令我感慨的是,这些事情发生时,孩子们的父母竟无一人在旁边!
彼时彼刻,他们的父母正坐在百米开外的餐厅悠闲地享用晚餐。这个游乐场与餐厅连在一起,德国父母们就放心地让孩子独自在游乐场上玩。大家知道德国父母的心有多大了吧。
不过最后,游乐场上没有意外发生,也没有孩子受伤。在其它游戏场合,我也经历过类似事件,每当我为孩子们“大胆而危险”的动作捏一把汗时,孩子们总是幸运得平安无事,而他们的本事和能力却日渐增长。
我从中洞察到了规律——大人越是放手让孩子尝试,孩子的安全意识越高。
这种安全意识不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的胆小,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判断,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对风险也有正确的评估,知道哪些险可以冒,哪些不能冒,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适可而止。
那个小女孩为什么不接受我的帮忙?那个小男孩为什么对我的忠告置之不理?
因为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有充分的掌控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可能类似的危险游戏他们已经玩过很多次了,在过去的体验中他们已经清楚自己的能力处于哪个水平,知道自己能够胜任哪些活动,哪些又不能胜任。
悠悠和朋友在玩挑战身体的游戏
4
我在德国的运动课上,经常看到德国父母聊着聊着就不管孩子了,而他们的孩子呢?
孩子在不远处叫了两声妈妈,妈妈没听到。站在高于地面一米多的平衡木前,孩子决定自己试一试,TA伸开双手,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去。
有时候,孩子觉得自己搞不定了,会向附近别的孩子的家长求助“你可以扶一下我吗?”或者大声呼唤妈妈。而有时候,他们在没有妈妈注意的情况下就自己成功走过去了。
如果我胆敢在孩子没有提出求助的情况下,就主动伸手去扶,多半孩子会不领情地推开我的手:“不,我不需要!” 偶尔遇到确实需要帮助的孩子,也会欣然伸出TA的小手让我扶。
回国时,悠悠喜欢把小区的健身器材当攀爬架爬,看得悠悠外婆心惊胆战,总是忍不住去扶她,悠悠却不满地对外婆说:“你不要扶我!我自己会爬!”
我想悠悠是觉得外婆阻碍了她表现和证明自己的机会。本来她认为自己可以爬上去的,可是外婆一扶,就成了外婆扶上去的,不算是她自己爬上去的了——这种感觉有多沮丧,我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报以理解。
我劝我妈:“你站在旁边以防万一就行了,如果不放心,可以用言语提醒她小心,手抓紧,但她没要求你扶时,就别扶。她需要你扶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
有的大人觉得,孩子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会自我规避危险,需要大人的时时提醒和保护。这类家长总是提供过度保护,在孩子遇到可能的危险之前就把危险屏蔽掉了,让孩子失去了体验危险并从中学习的机会。
事实上,据我观察,孩子并非不懂何为危险,他们其实具备很强的安全意识,而且他们的安全意识正是在体验危险之后发展出来的。
感受过危险的吓人之处,才知道大人反复提醒的所谓安全的重要性,才明白不能莽撞行事。我们口头唠叨一百次,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次。
5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很多机会接触生活中的危险,比如孩子想摸很烫的杯子时就让TA摸一下,想从沙发上往下跳就让TA跳一下,想摸剪刀就让TA摸一下,想玩火就玩一下,游泳时不想带游泳圈,那就让TA体验一下不带游泳圈会发生什么。当然,前提是在大人的陪同下,且在体验过程中大人应趁机辅以解释和教育。
德国运动早教班上会设置很多让宝宝从高处往下跳的环节。从高处重重落在地垫上,会感到地垫对身体的冲击,高度越高,冲击越大。
孩子只有真正体验过重力的作用,才能体会高度带来的威胁——这是预防孩子从窗户或阳台跌落的最有效教育。
也许在“冒险”的过程中孩子会经受一点点疼痛,但他们在尝试中收获了识别、判断和评估危险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危险事——这种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孩子在没有大人保护的情况下避免更大的危险。
而如果孩子总是被保护得很好,不被允许尝试任何看起来有点危险的事,对危险缺乏真正的体验和认识,当TA面临危险时,也就无从自己做出判断和评估,因为TA习惯了总是被大人告知什么是危险的。
这样的孩子要么被驯服得过于胆小,害怕尝试;要么在没有大人的时候就变得“无知者无畏”,不懂得对危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和判断,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危险动作。这两种情况我想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总是依赖家长。
注: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公园游乐场设施比较安全,都是不怕摔的地面。如果是不够安全的设施和地面,还请家长谨慎。安全第一!
作者悠悠妈,坐标德国,曾经的学霸,留过学,做过外企经理。有了女儿后,爱混德国亲子圈和幼儿园,深度钻研德国早教与教育。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国学到的育儿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和女儿在德国的真实成长经历,已出版《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英国养娃那些事儿”(微信号:ukkids)综合编辑,喜欢就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