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我不想在小朋友面前表演!
妈妈:乖孩子,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我演的不好!
妈妈:没有啊!妈妈觉得你演的特别好!
孩子:就是不好嘛!我就是不想演啦!
妈妈:那怎么可以呢?咱们都说好了的呀!你说话得算数呀!
孩子:不!就不!呜。。。我不要演啦!
妈妈:可是,妈妈真的觉得你演的很好!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定会夸奖你的!
孩子:才不会呢!他们一定会笑话我!
妈妈:不会的,妈妈跟你保证!他们不会笑话你!
孩子:真的吗?可我还是害怕!我害羞!
妈妈:宝贝儿!不怕啊!妈妈会鼓励你的!
你家的宝贝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临上场了,又开始打退堂鼓,胆小畏缩了呢?上面这个孩子,最后究竟有没有去班上表演,恐怕我们都没办法预测出来。现实中,你可能会发现,孩子总是变来变去的,一会儿特别自信,一会儿又特别扭捏。孩子明明表演得很好,为什么突然间又没有自信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里简直就是两个人,在家里疯得不行,到了幼儿园连大声说话都不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到孩子的自信心,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咱们父母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希望孩子有自信心,希望孩子大方、敢于表现、不怯懦。
但是,家长常会感到困惑:孩子在家人熟悉的环境里,就会特别大方自信,怎么在外人不熟悉的环境里就不自信了呢?孩子明明能力很强,可为什么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通常,自信心强的孩子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有更好的成绩和行为表现,超常发挥;而自信心弱的孩子呢,则容易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退缩,临阵逃脱,有非常糟糕的成绩和行为表现。总的来说,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促使孩子持续进步和努力的内驱力。
提到孩子的自信心,我们总是强调孩子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做好。实际上,在这一点上,我们根本不用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是高估的,在他们的心里也实实在在的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无所不能。
正是有着这样的心理认识,孩子才会在家人熟悉的环境里表现得异常疯狂、无拘无束,在孩子十分信任的人和环境里,孩子将会十分放松,完全真实的表现自己,甚至有些自大和夸张。因此,小孩子就会常常受伤和犯错误,这些其实都是他们高度自信的表现。
既然孩子本质是自信的,为什么又会表现出不自信?这是因为有些孩子缺少“他信”。他信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对他们的信任。而造成孩子缺少他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孩子容易害羞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父母日常的教养和反馈有关,
孩子明明演的不错,他也知道自己其实很好,但是还会胆怯,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孩子因为不信任别人,不信任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喜欢他,鼓励他,接纳他,因为这种不信任,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觉得别人会嘲笑他,会不喜欢他,会觉得他表演的并不好!
此时,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鼓励孩子要“信任自己”,而忽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结果上,只能是低效或是无效。
想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不仅要让孩子能够信任他人,还要让孩子由衷地喜欢自己,因为连自都不喜欢的孩子很难有办法真正自信起来。所以,那些经常打击孩子,指出孩子缺点的父母,确实难以培养出真正自己自信的孩子,最后往往得到的是孩子的叛逆。
如何让孩子拥有他信,喜欢自己?下一篇继续,敬请关注。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