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最常听到家长表述的三个来访原因是:专注力不够,学习成绩不好,脾气不好。其中专注力和成绩通常是家长主动告知的,脾气问题多半是随着了解的深入谈到的。
而实际上,在我接待的大量因为「专注力」问题来访的个案中,真正有注意力方面问题的小孩,少之又少。在咨询中心的注意力筛查测试中,通常显示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问题。
这使得我开始关注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问题?
首先,我想建议所有认为自家小孩有注意力问题的家长先认真观察下,自己孩子在感兴趣内容上的注意力如何。
如果小孩能够目不转睛地看自己喜欢的卡通片一集又一集;如果小孩能够在喜欢的活动,例如下棋、画画、看小人书上专心致志,那么就可以说小孩没有注意力缺陷的可能比较大。
真正有注意力缺陷的儿童,在注意力分配和集中上的问题是全方位的,覆盖在其生活的各个层面。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核心是「非不为,诚不能也」。
需要强调的是,当儿童出现了让家长怀疑或者担忧有注意力问题的时候,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帮助仍然是最为推荐的做法。
孩子注意力不够,还可能因为什么?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六种:
1. 环境不好,无法集中注意力
当儿童生活在不安的环境里,他就无法集中精神处理当下的任务。
例如,儿童身处在一个需要不停搬家、更换居住环境的状态;家庭正在面临重大危机;父母或家人关系不良,时常处于争吵之中;家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准则等。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在面临这些情景也都会受到影响,但奇怪之处就在于,时常有家长天真地认为小孩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干扰。
儿童或许不具备完全理解周遭环境发生事情的能力,但儿童完全能够觉察和感受环境中的情绪流动,同时尝试用他仅有的知识体系构建一个他自己能够接受的事实,当所具备的经验不足以完全理解,则会用幻想(fantasy)补足。
这样最常见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问题倾向于归咎在自己的身上——这个世界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好。有的时候,这种扭曲的逻辑可以是「我必须当个坏人,我必须足够麻烦,这样的话我身处的世界就不再是坏的了」或者「我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所以世界才对我这么糟,我就该这样惩罚我自己」。
家长怎么做?
家长请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夫妻之间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另外,当家庭出现不得已的变动和争吵时,也请让孩子明白,这些动荡都不是他造成的。
2. 儿童得到的关注太少
有时儿童做游戏不是因为儿童真的喜欢游戏本身,而是儿童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当游戏没有了观众,游戏就没有意义了,特别是恶作剧的时候。当我跟家长们分享我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小孩一同游戏时的观察和体验时,最常听到的回应是「不就是小孩玩耍么」或者「我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些」。
当儿童有无法言说的愿望时,比如想要获取更多的关注,他们只能「玩」或者「演」出来,如果这些时刻刚好发生在学习、课堂的时候(这些时候也常常是老师、家长将关注从小孩身上稍稍移开的时候),则很容易给人「这个小孩一点都不专心」的印象。
家长怎么做?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倾听孩子的诉求。寓教于乐,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3. 孩子不懂怎么做
我发现,有的时候儿童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对于将要完成的任务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家长会说小孩不专心练琴或者对抄写作业没耐性,但儿童的理解可能是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要去学校?」「为什么要上课?」「为什么要写作业?」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却在真真切切地困扰着很多小孩——如果在一个小孩的世界里,上学是爸妈没空陪自己玩,上课是家里人对自己的惩罚,做作业只是可以去玩的「黎明前的黑暗」,多少人能对这些「生活中的灰暗面」投入兴趣和专注?
家长怎么做?
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另外,永远不要把学习当做惩罚孩子的工具。
4. 儿童的自主感没有建立,丢失了学习的兴趣
我见过一些小来访者,当我尝试跟他们的家长约定每周固定来的时间时,家长会跟我讲孩子每周的时间安排,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最夸张的情况下,一个尚没有入小学的孩子需要在工作日去幼儿园,放学参加各种托管辅导,每周参加 3 个不同的兴趣班...... 这些父母会向我抱怨说小孩没动力、不专心,老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当我和这些儿童工作的时候,最让我感觉困难的部分是我发现很难从他们身上发掘出通常儿童该有的活力。他们有的看上去很疲惫,有的感觉懒懒的,有的直接是隔离的状态,仿佛他们身上并没有「自己」。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仿佛没有留给自己的选项,要么按照父母的期望和要求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要么拖延和抵抗。
家长怎么做?
给孩子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权利,家长的角色是参与者而非决定者。 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所希冀,但我们不能让孩子完全成为替代我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
5. 家长插手太多,孩子无法自我成长
成长的过程是很别扭的,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一头指向更为独立的生活,拥有更多的权利,有更多的自主性,同时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头则指向早期更为受照顾的状态,渴望父母和社会对自己有更多的包容和保护,同时意味着更多的限制。
这是每个人成长都需要去面对的。但有时,父母会希望儿童不用去承受矛盾、冲突带来的痛苦,不自觉地将自己卷入到儿童成长的内部矛盾当中。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要不要看着小孩做作业的问题。
父母时常感觉自己进退两难:一方面觉得老是督促和监管小孩做作业并不好,但另一方面被小孩不专心完成功课、各种拖延和分心所激怒,弄得自己心力憔悴。家长的矛盾和痛苦,来自于把儿童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比如游戏和学习的平衡、时间管理等——当做自己的问题。
当家长卷入到儿童自身内部的矛盾里时,一方面让自己变得焦虑不安,一方面也会夺去儿童自我调节和处理的机会,那么儿童自身的冲突就转化成了亲子间的冲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个冲突就会变得更为巨大且激烈,于是我们更容易在中学生群体的身上看到如同仇人般的亲子关系。
家长怎么做?
有些冲突与矛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经历过后,才会成长。爸爸妈妈们,请给孩子自己经历的权利。
6. 年龄太小,做不到啊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能力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自有其规律,3 岁时候做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到了 4 岁时很可能就是自然而然、轻而易举的事。但无视客观规律拼命强调竞争和前进的风气一直存在于社会当中,网上经常谈到幼儿园小学化的不良倾向。这是个社会性问题,但却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思考,是什么在背后追赶着我们,我们又在担心些什么,以至于让我们看不清孩子的真实情况?
家长怎么做?
了解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只要孩子的行为表现是他所在的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家长都可以不必焦虑。
把功利心放一边,让孩子依照心理发展规律「按部就班」地成长。
如果要我去总结这三年以来和儿童一起的工作,我想最贴切的应该是:三年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和儿童、儿童的家长们一起重新发现儿童、家人和自己。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同去思考:那些在过去一直阻碍我们与真实拥抱的,究竟是什么。
希望读到此文的你,也可以花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