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宝宝患此病不少,家长紧张不安,医生说不要过度治疗

作者:柯大夫儿科科普 11-04阅读:3702次

每到秋天季节,气温下降,也容易刮风下雨,宝宝患呼吸道疾病真不少,但是有一种疾病叫做毛细支气管炎,大多数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当然也有一部分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同时具有一定的流行特点,尤其值得注意。那此病到底有什么样临床特点?临床什么样表现,如何规范治疗?一起分享和探讨。

此病有何临床特点

1、与季节有关,大多数在秋冬季好发,个别地区也有夏季好发病。

2、年龄有关,大多数为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以6个月到一岁宝宝为多。

3、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疾病,但不单单为病毒感染炎症有关,更多有免疫反应参与其中。

4、本病最危险时期在发病的48-72小时,如果顺利过渡过这个时期,症状往往会逐渐好转。

5、往往宝宝第一次感冒生病,出现喘息。


哪些症状提示宝宝患有此病

1、宝宝往往有过敏性体质,如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疹等等、宝宝往往白白胖胖泥糕样体型(头大脖子短,体重超标)。

2、初期感冒,突然咳嗽加剧,干咳为主,伴有明显喘息,严重呼吸费力,缺氧发绀,食欲下降。

3、大多数没有发烧或者低烧,个别高烧。

4、肺部听诊明显喘鸣声音,甚至家长自己耳朵也能听到。

5、白细胞基本正常,符合一般病毒感染的特点,炎症指标一般不高,特别严重病例或者继发细菌感染的会升高。

6、胸片表现肺部气体潴留,肺过度充气,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


目前治疗误区

1、认为是下呼吸道感染,意味着肺炎,或者听诊起来不好,就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实际上属于病毒感染疾病,所以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除非有合并细菌感染症状或者年龄特别小的婴儿。

2、常规使用激素静滴,对于免疫反应中的喘息,确实可以短时间使用静脉激素,但是早期往往可以使用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炎作用。

3、静脉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针剂、更昔洛韦针剂、阿糖腺苷针剂等等,非但起不到抗病毒作用,反而抗病毒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不可小视。

最新关于此病的国际专家共识强调了什么?

1、美国儿科学会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建议:轻度的毛细支气管炎不推荐常规雾化吸入、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强调的是不常规使用。轻症呼吸不费力,食欲可以的宝宝可以在家观察。

2、对于没有缺氧表现的不需要吸氧治疗。

3、对于食欲下降明显,喘憋明显,呼吸道丢失水分有脱水表现考虑输液治疗。

4、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同时明确病原体检查,比如呼吸道抗原,抗体等检查,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依据,明确病原在针对病原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是否发展为哮喘?

确实很多家长担心宝宝患了毛细支气管炎之后,是否以后会变成哮喘问题,是家长集中关注问题。

1、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确实有一部分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发展为哮喘,但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2、宝宝为早产儿,小于32周以前更容易发生。

3、有家族过敏和哮喘病史,宝宝有特应性体质。

4、先天性气道狭窄、反复发生喘息宝宝。


总之,从目前临床情况来看,有些毛细支气管炎确实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动不动就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输液治疗。原因很复杂,比如紧张医患关系、孩子生病时家长焦虑、医生的知识更新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希望家长和医生一道在治疗和护理此病的时候能够找到有意于宝宝最佳方案,而不是一味担心,一味过度治疗。

来自临床一线儿科科普内容,把复杂的医学问题通过科普变得通俗易懂。欢迎转发和分享,有问题可以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