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安静:用一己之力托起“星星的孩子”

作者:山西日报 11-12阅读:4194次

每个周五的下午,太原市心予社区服务中心就格外热闹。每到这天,就会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来到这里进行“伴读小老师”志愿活动,为这里患自闭症的孩子们带来一份新鲜的活力。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笑脸,心予社区服务中心的园长安静,总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慰藉。事实上,这个和蔼亲切的园长,是一名不折不扣的“80”后,从2007年起,她以一己之力,为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搭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一个群体,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学名孤独症,多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以及智能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虽然我们能看到他们,却很难接近,像星星一样孤独,因此他们还有一个童话般的称谓——“星星的孩子”。

心予社区服务中心,是一所经由太原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的非营利性民办机构,它主要对孤独症(自闭症)、脑瘫、语言障碍、智力落后、唐氏综合症、发育迟缓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和家长提供康复教育支持。目前,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有50多个,最大的有7岁,最小的年仅2岁。

一次机缘,走上特教之路

安静与“星星的孩子”结缘实属偶然。200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安静偶然接触到了一位自闭症患者。“当时我正在吃一碗米线,有个小男孩旁若无人地就过来抢我的米线吃。”那个时候,安静对于“自闭症”还毫无概念。处于一个幼教专业毕业生对孩子的关怀,即便饿着肚子,安静也没有阻止小男孩的举动。“过了一会儿他的妈妈找过来了,看到这一幕,直接就感谢我,说谢谢我包容他的孩子。”一番交流后,安静才明白小男孩是一个自闭症患儿。“当时这种特殊教育机构太少了,小男孩的家长就自己开了一家学校,急需老师,我就去了。”因为这次结缘,她走上了特教老师的道路。

本以为自己幼教专业出身,对于特教“信手拈来”,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孩子们就给了安静一个“下马威”。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及时、正确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一般的教育办法根本无法适用于这些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们异于常人的行为,感受到家长内心的挣扎,安静当时就觉得自己“可能这辈子都会和他们在一起了”。

一己之力,一园“拔地起”

十多年来,为了更好地给“星星的孩子”提供专业治疗,安静不断地奔赴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台湾等地参观并深造学习,也不断地引进机器设备。“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融入适龄的学校和同学当中去,快快乐乐地成长。”

安静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创办的心予社区服务中心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机制和课程体系,这里的孩子接受着有序且有效的治疗,无论行为矫正还是社会适应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我们还建立了评估体制,给每个孩子都建了档,定期参与评估,以便我们及时了解进度,调整课程。”

平日里总是围着服务中心的孩子转,难免对自己的孩子有所疏忽。提起孩子,安静特别自责,几度哽咽。她的孩子今年从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向她提出陪同的请求。“他跟我说,妈妈,这是我最后一年在幼儿园过六一了。往年你都不在,今年你就陪陪我,好不好?”听到孩子充满希望的请求,安静内心特别矛盾。孩子需要她,但是“六·一儿童节”同样属于康复园里的孩子们。最终,安静还是选择留在心予,陪伴“星星的孩子”。

一份呼唤,根植于内心

安静对家人的亏欠感源于心予,而她的快乐也由心予给予。孩子们渐渐好转,有的能够顺利升入普通学校,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上学,这就是对安静而言最大的安慰。“我们这里的小阳阳,刚来的时候完全没有行为自控能力。他来这里一年多,现在已经能够自然地打招呼,还会跑过来求拥抱。还有小康康,刚来的时候路都不会走,现在每天跑得最欢的就是他,园里的老师都能认全了,还学会了表达对于物质的需求。”每每看到孩子们好转,安静都觉得她的付出“值了”。

从事康复工作十余年,经安静服务的儿童累计500多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

今年,安静被选为太原市残联智协副主席。这是对她的肯定,也是社会各界对于“自闭症”这个群体更多关注的表现。她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平等的。他们的世界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理解。”

文/图:刘保廷

(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