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带着包子去上海参加童书展。
回来的动车上,我在看书,她也拿着铅笔在画画儿。
画着画着,突然喊我,妈妈,你猜猜我写的这是什么?
第一眼,我还真没认出来。
再一看,我忍不住笑了,哈哈,这妞写的是“子”,只不过,她把“子”写反了。
然后,妞继续写着,每写完一个都让我猜。
我一边猜着,一边心里满是惊喜。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刻意教她识过字,更没有教她写过字儿。
而包子上的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幼儿园,每天只是带着小朋友们运动,画画儿各种玩,老师也没有教过。
所以,小包子现在竟然会写字儿了,而且还是默写的,不是照着书画,这真的让我意外又惊喜。
原来,花,真的是慢慢地、慢慢地,就开了。
2
其实,关于孩子识字的问题,每天后台有许多妈妈在留言咨询。
而且不仅仅是识字,留言中还有大量的问题是包括要不要提前学拼音,学算术,上幼小衔接的问题。
尤其是很多地方的教育厅今年都出台了小学零基础入学的文件,不仅首次专门针对一年级学科“零起点”教学制定了教学标准,而且规定了在孩子入学之前,严禁幼儿园、幼小衔接机构搞超前“抢跑”、超前教育。
很多妈妈就在质疑,不学拼音不识字,零基础入学,真的可以吗?
孩子会不会学不会跟不上?
跟不上了会不会被老师“嫌弃“?
被老师“嫌弃”就会影响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了这学习不就完蛋了吗?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妈妈们的迷茫。
这听起来确实是挺可怕的,让我看着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甚至跟着有点焦虑起来。
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刻意教包子识字儿是对的,但毕竟小包子还没有入学。
她入学后究竟是啥情况,会不会和别家一样出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我也不知道。
所以,虽然我大部分时间还算淡定,但每当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一路飞奔地识字、算术、拼音,我也曾好多次忍不住怀疑自己:我这样让包子零基础入学,真的对吗?
3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读书会。
组织读书会的天天姐,她儿子已经上五年级了,她又一直在做父母培训方面的工作,我就跟她请教了这个问题。
她一听,就笑了,说:“你可真问对人了,今天我一准儿治好你的迷茫和焦虑。”
她首先给我分享了她儿子小豆子的入学历程。
小豆子在上小学之前,是没有上过任何幼小衔接的培训班的。
她在家里,除了陪小豆子读绘本之外,也从没有教过小豆子识字、学拼音。
甚至在小豆子入学之前,她都不知道小豆子是不是识字,更不知道他会不会做算术,然后小豆子就那么一蹦一跳地去上学了。
这样“零基础”入学后,在最一开始,小豆子的确不是班里最拔尖儿的,甚至还属于有点落后的。
因为班里有很多孩子是上幼小衔接的,认识很多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也会算。
而那时的小豆子呢,字写的也不是那么好,拼音P和q经常搞混。所以经常会被老师找去谈话,说孩子需要努力什么的。
但天天姐是个很有定力的人。
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她都不慌不忙,她对小豆子的要求就是:“努力地把字写到格里就行了。”
而且还不停地鼓励小豆子:“你做得越来越好了。”
后来,到了三年级。
那些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而小豆子却慢慢地赶了上来。
到了四年级,很多孩子的成绩下降,出现了传说中的“学习成绩分水岭”,而小豆子在期末考试中依然保持全优。
直到现在,小豆子五年级了,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对自己信心满满,能够自己管理时间,还在业余时间学习了钢琴、棒球,英语发音也很棒。
尤其是写字方面,一年级时经常写不到格子里,但现在,没有上过一天书法课的他,钢笔字还能在学校参加展览。
天天姐对我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耐心地等待孩子找到自己的花期,然后自由地绽放。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混淆一个概念,那就是‘零起点’不代表‘零基础’。
‘零起点’教学是指孩子入学之前不接受任何培训机构的教育,在学校当中学习的内容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
但不代表你的孩子在入学时就可以一个字不认识,一点儿数学都不理解;更不代表家长可以高枕无忧,什么都不做。”
为了让我更明白,她继续给我举例。
比如,虽然小豆子没有上过幼小衔接,天天姐也从来没有用过识字卡片、指读等方式教过他识字。
但小豆子在入学之前,已经通过亲子阅读,读过了两千多本中文绘本和五百多本英文绘本。
所以在小学入学面试的时候,小豆子拿着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就可以从头到尾念下来一整篇文章。
所以关于识字,只要你每天在陪孩子读书,其实就无需太过紧张。
再说很多人都担心的拼音,其实就是认字的辅助工具。
“零基础”入学后,根据教学大纲,老师们都会教得非常细致,就算孩子有一时学不会的,给孩子一些时间,也都能够学会。
至于数学呢?
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数学启蒙其实不仅仅是学习1+1=2,更多的应该浸润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有很多数学启蒙的绘本,还有一些益智的桌游,都涉及到简单的加减概念,数字比大小,还有时间啊、图形啊、重量啊这些概念。
而生活中更是处处都是数学,可以让孩子帮忙整理鞋柜,给鞋子配对、分类,吃饭前给家人分碗筷,上楼梯数数台阶,数数今天读了几本书,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启蒙。
说到这里,天天姐还提醒我,千万不要太早教小朋友学习数学计算。
尤其是六岁以前的孩子。
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够,还没有办法理解“守恒概念”。
当时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上心理咨询师课的时候,教授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和我们分享过的那个视频。
这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皮亚杰守恒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倒进相同的果汁,问小朋友哪个多,他们都会说“一样多”。
接下来,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果汁倒进一个高一些的杯子里,再问哪个多。
六岁之前的小朋友一般会说:“高的多。”
而在视频中,实验对象换成一个明显已经超过六岁的孩子,她的回答是这样的:
以上是用液体做实验,如果是用能够数出个数来的硬币呢?
实验对象还是六岁以下的小朋友,我们将十个硬币分成两排,问她哪一排多。
小朋友非常聪明,她会数一数。
接下来,我们将其中一排硬币的间距拉大,这一排变得比另外一排长。
再问小朋友,小朋友斩钉截铁地回答:上面的多。
这个实验,对大量的六岁以下的孩子进行过测试,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六岁以下的绝大多数儿童,无法理解守恒概念。
所以,当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数字拆分的时候,老师会教大家: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二和五、三和四,他们是可以轻松明白的。
而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和六、二和五、三和四是相等的。
如果我们让不理解这个概念的小朋友强行学习计算,孩子可能会在内心认定:我学不会、我很笨,反而会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
4
从那次和天天姐聊过之后,我心里一下子轻松明朗了许多。
同时,我也更加坚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信任和爱,陪他们读书,陪他们游戏,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孩子,自然会成为他本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而且幼小衔接,其实也并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只是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那个暑假,或者是入学之前的那一年。
幼小衔接阶段其实贯穿着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这整个阶段。
除了认字数学这些文化基础,孩子们更需要的是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学习:
学习如何帮助孩子获得信心、如何运用鼓励性的沟通、学习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如何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合作……
只有我们自己不断成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才有能力给予孩子们力量,帮助他们跨越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
所以啊,我们总说的那句“静待花开”,其实前边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好好浇灌”。
陪伴孩子的成长,究其根本,是父母自身的一场修行。
正在写这篇文儿的时候,小笼包抱着一本书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本书上这个词是‘caterpillar’,意思是毛毛虫,但是翻译只写了一个毛和一个虫!”
我惊喜地问:“哇,你认识‘毛’和‘虫’啊?”
小笼包骄傲地说:“对啊!”
我忍不住又偷偷笑了。
你看,许多事情,当我们没有什么目的的时候,反而更容易遇到惊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