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怎么办?当孩子说出“我害怕”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作者:V博士官方 12-05阅读:3935次

小侄女刚上幼儿园,就听到幼儿园老师向家人反映,说小侄女在幼儿园胆子太小,稍微有点挑战的游戏就往后躲,不肯参加。

听了老师的话以后,堂嫂天天想着该怎么锻炼小侄女的胆子,还特意带她去商场玩那种能力拓展的探险游戏,希望能锻炼她的胆子。

但小侄女每次都会被吓得呜呜大哭,就是不肯上去玩,堂嫂有时候很着急,还会训斥孩子:“胆子怎么这么小……”

不仅没有锻炼到胆量,反而变得不爱说话,见到陌生人都要往家人身后躲了。

其实害怕是人之常情,大人都有害怕的东西,何况是孩子。

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胆量,反而会毁了孩子,恐惧是孩子的权利,逼孩子勇敢只会适得其反。

鞭炮声、狗叫声、黑暗,这些在大人眼里不起眼的事儿,在孩子眼中,就是所有恐惧的来源,是需要克服的困难。

当孩子说出“我害怕”时,家长普遍的反应都是“别怕,有什么好怕的”。

这句话不仅起不到安抚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理解的,被贴上胆小的标签。

更有许多家长会逼迫孩子直面这些恐惧,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我和爸爸逛公园,池塘里的青蛙叫得震天响,我随口问爸爸:“这什么声音?好恐怖啊。”

我爸认为女儿胆子太小了很不好,说:“青蛙叫怕什么?我去抓一只把它白肚皮贴你脸上,你就不害怕了!”说罢拽着我的手就要去池塘里抓青蛙,我哇地一声哭了,他只好作罢。

好不容易把我哄好,回家路上他又开始叨叨:“给你讲个故事吧,我小时候春天很冷的,有次上山翻地,一锄头下去翻出来半只青蛙,啊,原来它是在冬眠呢!”

我大哭:“求你别讲了,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爸爸经常抓青蛙吓我,或者故意绕道去菜市场看牛蛙,声称如果我不听话就把我和100只青蛙关到同一个房间里。

每次这么说我都是尖叫跑来,他丝毫不觉得不妥,下次依旧……

白肚皮、会抽搐的蟾蜍这些意象构成了童年最可怕的回忆。十几年后的今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对青蛙有一种病态的恐惧……一想到它们的白肚皮,黏糊糊的疙瘩,没脖子,转来转去的大眼睛,弹性的腮帮子,就浑身难受。

不仅不能接触所有两栖类动物,连他们的录像和照片也不能看。有时候忽然觉得有只大青蛙在自己背后,要强迫症一般连续回头好几次,来确定他们确实不在。

后来她才发现自己患上了恐蛙症,属于一种非理性恐惧,即知道自己不会受伤害,但还是无法控制恐惧情绪。有些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有些则跟过去的经历有关,她明显属于后一种。

生活中也见过很多对某种动物极端恐惧的人,大都是小时候父母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恐惧心理,一味地强调“面对恐惧”、“克服恐惧”,强迫孩子与其接触而造成的。

强迫孩子直面恐惧,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反而会打击孩子的信心,摧毁他们的意志,让孩子吓出病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不管是告诉孩子要勇敢还是转移孩子注意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正视了恐惧,熟悉和恐惧相处,孩子才能真正地摆脱恐惧,完成从害怕到勇敢的蜕变。

1. 给予安全感

当孩子表示自己害怕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给予安慰,并陪伴在孩子身边,安抚孩子。

也可以陪着孩子去体验他害怕的东西,主动向孩子证明,这样是很安全的,让孩子克服恐惧。

2. 让孩子有适应过程

有的孩子对一些特定事物特别敏感,尽管在别的方面表现得很勇敢了,但是一旦面临这种事物马上打回原形,变得害怕起来。

这时候就要循序渐进地,一点点让他去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在他慢慢面对的时候,给予他安抚,他的情绪就会渐渐稳定下来。

3. 具化想象

对于孩子想象出来的恐惧,家长们除了安慰孩子之外,还可以一起跟孩子聊聊这个他害怕的对象。

比如孩子怕黑怕鬼,你可以让他描述看到的鬼,并赋予这些「鬼」人格化的特征,比如「鬼在哪里呀?」「它在干嘛呀?」渐渐摘下「鬼」可怕的标签。

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下自己儿时怕黑怕鬼的经历,自己又是如何克服的。

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会怕黑怕鬼的人,这也有助于他们战胜这种恐惧。

4. 避免人为制造恐惧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用“再哭就把你交给警察叔叔,把你带走”、“不听话就叫医生来给你打针”来恐吓孩子,导致孩子对警察、医生这些职业人员产生恐惧。

经常这样说,不仅会给孩子造成认知偏差,还会给孩子将来就诊之类的造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