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吃、陪玩、求睡,是家长的每日必修课。好不容易熬到孩子自己可以吃饭、玩耍的时候了,又冒出一个“午睡难”!
要么东看看、西摸摸,床上躺两小时就是不睡觉;
要么中午一睡仨小时,晚上到11点还精神抖擞......
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啊,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孩子不睡午觉,幼儿园老师竟然“打”着让娃睡!
但丹丹老师想提醒各位家长和老师:
宝宝不喜欢午睡,是生长发育的正常阶段,切记不要为了图省事而暴力对待!
别强制!警惕“午睡死亡”事故!
让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安静下来午睡,是个家长头疼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必须午睡。
看吃饭时间
一名年仅5岁的孩子小万,吃过早餐去幼儿园,到了午餐时间,小万已经很饱了,但老师不允许浪费粮食,就硬撑着把剩下的饭菜吃光了。
结果午睡时间过后,小万再也没醒来。
医生表示, 因为食物还未消化就睡觉,导致食物倒流,堵塞气管窒息死亡。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悲剧!家长和老师应该引起注意,不要让孩子吃饱后立马睡觉。
2010年12月22日,东莞3岁男童在幼儿园午睡时猝死,家属发现小孩鼻腔有血,身上有大面积淤青。
2012年3月21日,成都5岁小女孩罗丹梅在幼儿园午睡后,全身抽搐,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罗丹梅于第二天凌晨死亡。
2012年4月24日,佛山3岁男童小毅在幼儿园午睡后死亡,当时小毅面色异常、嘴唇变黑。
2012年12月4日,连云港1岁7个月大的女宝宝,在宝贝亲子乐园离奇死亡,园方称孩子午休后起床翻白眼,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2014年11月7日,东莞5岁男童在幼儿园午睡后,任凭老师怎么呼喊却再也没有起床。家长发现孩子的嘴巴和鼻子都有饭。
看宝宝年龄
宝宝的睡眠模式,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而调整。
表格中的睡眠时长只作为参考,如果宝宝没有达到对应数值或稍稍超过,家长也不必焦虑。
看精神状态
除了宝宝的年龄和睡眠模式,要重点观察宝宝下午的精神状态。
➤ 中午不睡觉,下午宝宝的精神状态还不错,那家长可以取消午休时间,晚上安排宝宝早点睡觉。
➤ 中午不睡觉,下午宝宝开始焦躁不安、莫名哭闹,说明宝宝需要午睡。
不午睡是变聪明的讯号
宝宝如果不午睡,一整天精神佳、脾气好,说明宝宝的大脑发育比较成熟,是变聪明的表现。
因为婴儿时期的宝宝,白天和晚上都需要用睡眠来补充能量,也就不存在“午睡”的说法。
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不再需要通过多次睡眠来缓解大脑疲劳。
5点搞定宝宝午睡习惯
多数幼儿园有统一的午睡时间,为了让娃适应幼儿园,同时解放自己,家长要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午睡习惯。
建立作息表
家长按照各自的家庭习惯和宝宝需求,制定“EASY模式”作息表。
E:Eat 吃;
A:Activity 活动;
S:Sleep 睡觉;
Y:Yourself 自己选择。
简单地说,家长按照【吃饭—玩耍—睡觉】的顺序安排宝宝的日常生活。
宝宝熟悉规律后,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吃饭后,玩一会儿就上床睡觉的好习惯。
让午睡变有趣
大宝宝明确拒绝午睡,说明ta开始有了掌控欲,希望自己做决定。
这时家长不能直接强制宝宝午睡,而是要像“熄灯仪式”一样,建立午睡仪式!
① 和宝宝一起关上门、拉窗帘;
② 在床上进行一项安静的游戏,比如讲故事、听儿歌、做抚触;
③ 让宝宝学会“安静”,并最终进入睡眠。
午睡仪式,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这个时长既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又能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强制午睡现象出现!
及时接收困倦信号
研究证实,过于困倦的宝宝表现出兴奋、易怒、焦躁、难以入睡等状态,因为体内产生了对抗疲倦的化学物质。
所以建议在宝宝不是困得很厉害,但已经发出困倦信号时,就安抚宝宝午睡。
动作信号:打哈欠、揉眼睛、抓耳朵、挠脑袋。
情绪信号:脾气变大、尖叫、烦躁不安。
控制最佳午睡时长
宝宝一不午睡,下午就没精打采。这说明宝宝需要午睡,但不需要过长时间。
1岁:2小时左右;
2~3岁:1小时左右;
3岁以上:30分钟到1小时。
如果宝宝每天在床上躺1~2个小时才能睡着,那家长可以稍稍推迟入睡时间,缩短午睡长度。
这样宝宝能快速入睡,下午的精神也不错。
但要告诉宝宝“其他小朋友需要午睡”,引导宝宝不睡觉时安静玩耍,不打扰别人。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适合宝宝午睡的睡眠环境,最好满足下面这4点:
光线: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宝宝较易入睡。
温度:卧室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控制在50%~60%。
气味、安全:熟悉的味道能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可用妈妈或爸爸的衣服作为宝宝的被子或枕巾。
声音:单调的声音和慢节拍的声音有助于入睡,比如雨水声,催眠曲。
丹丹老师嘚吧嘚:
提醒家长和老师,如果用尽方法,宝宝就是不睡,且下午精神还不错,那就不要强迫了。
做好以上5件事,为自己争取更多自由时间,从容面对不愿意睡觉的“小恶魔”吧!